如果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能会发现一个既有意思又扎心的现象,那就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越猛,美国和欧盟的针对就越强。
就拿美国来说,2022年,拜登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试图逼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限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同年,9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正式成为立法。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对清洁能源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投资和税收抵免。但是,只能向购买美国及与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装、制造的电动车提供税收抵免。今年,美国又再次加大了排挤力度,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增至100%。
美国的咄咄逼人,也让不少车企暂时放弃了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比如比亚迪。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方面,欧盟也丝毫不逊色美国。
去年,欧盟以全球市场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扭曲了欧盟市场为由,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今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暗示,欧盟可能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正式加征关税,但将采取与美国不同的做法。
步步紧逼的欧盟,自然不利于我国车企开展出海活动。据悉,5月28日,长城汽车德国有限公司(GWMD)宣布关闭其德国办公室,并将于2024年8月31日终止所有雇佣合同。
该举动被外界解读为,长城汽车暂停扩张的信号。不过,长城汽车表示,该公司并不会退出欧洲市场,将继续在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现有欧洲市场销售汽车,欧洲业务将会交由中国业务部门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