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市长访问中国,以谋求蒙古和我国加强合作。据蒙古国《乌兰巴托邮报》报道,市长苏米亚巴扎尔向中国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中国能够在天津港口租借给蒙古10公顷的土地。
更加离谱的是,他对此租借还有两个要求:1.必须是完全免费的;2.租期长达50年。
蒙古方认为这是一项双赢合作,蒙古在中国进行出口,在交通等方面也会对中国创造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并没有同意。
蒙古之所以提出这项要求,是因为近段时间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俄罗斯对蒙古的贸易需求锐减,蒙古受到了很大的波及,国内一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4.6%。
目前蒙古国的出口外贸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只能找到中国和俄罗斯求助。而俄罗斯远东交通并不发达,港口又存在冰封期,因此租借中国便成为了最佳选择。
蒙古的现状不禁让人聚焦内蒙。和经济、贸易受困的蒙古国截然相反的是,与之毗邻内蒙古地区,不仅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状态。
过去有着相似历史、文化、民俗的内外蒙古,为何如今经济实力差距如此悬殊?
内外蒙古本为一家蒙古在历史上并没有具体的内外之分,多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它早期由柔然和匈奴等游牧部落所占领,与中原建立的农耕文明长期对立。
到了唐朝时期,唐太宗在蒙古地区设立州府进行管辖,将蒙古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中。
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匈奴、柔然等民族逐渐被契丹、女真文明所替代,最终又诞生出一个新的文明——蒙古。
由于受游牧文化影响,蒙古人虽然都同属一个民族,但内部却不断进行着争斗和分裂。
直到13世纪初,铁木真率领族人统一了蒙古各部族,建立起了蒙古王国,蒙古族的历史由此正式展开。铁木真及他的后代南征北战,将蒙古发展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强大帝国。
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在北京(元大都)建国,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忽必烈继承了中原文明的行政机构、主要领土以及文化传承,基本实现了从里到外的汉化,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等分裂,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
到了明朝时期,残存的元朝势力重新撤回了岭北,与中原文明重新开始了分庭抗礼。
忽必烈
退回北方的蒙古忽必烈家族逐渐丧失了它的地位,蒙古各部落纷纷自立,再次回到了相互对立、争夺大汗的纷争之中。
蒙古一族在长期内斗之中不仅丧失了重铸霸业的机会,更是让东方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看到了可乘之机。
1633年,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政权(清)降伏漠南蒙古,蒙古帝国从此烟消云散。
在近千年的发展之中,蒙古文明纷争内斗不断,逐渐因为地理环境因素产生了“漠南”、“漠北”这样模糊的边界概念,这也是内蒙和外蒙的前身。
皇太极
直到漠南蒙古归于后金所统治,后金将其称为“内属蒙古”,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而漠北蒙古较为贫瘠,后金满人忙着入主中原,因此便将外蒙暂时搁置在一旁。
恰逢此时漠西蒙古日渐崛起,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建立起了准噶尔汗国,意图吞并漠北的喀尔喀部。
漠北喀尔喀部自知不敌,于是便主动归附此时已经统一中原的清朝,改称为“外藩蒙古”。
“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皆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但却受到了清朝的明显区别对待,内外蒙古也因此而逐渐形成。由于内属蒙古归顺时间早,加上较为忠诚,因此内属蒙古在满清有着较高的地位。
为了削弱外藩蒙古实力,防止外藩蒙古各部落发生叛乱,清廷制定了盟旗制度。盟旗制度将外蒙古划分出86旗,各旗只能在固定界线内放牧,严禁随意越界。
利用盟旗制度,清朝将蒙古各部相互隔离了起来,使其丧失了重新联合的能力,同时也加剧了内蒙与外蒙之间的分化。
清朝只是想将外蒙作为抵御外敌的屏障,对外蒙人民的生活并不在意。因此在严格的地区管控措施之下,外蒙所受到的经济政治待遇十分宽厚,各旗主可以自由支配管理部众。
为能限制蒙古地区发展,清廷甚至在外蒙大力推行黄教以此麻痹普通人,导致外蒙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而各旗主享受着清廷给予的优待,大肆横征暴敛,令外蒙陷入了极为虚弱的境地。
黄教
外蒙独立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清政府逐渐沦为了列强所瓜分的俎上之肉,各种割地赔款条约扑面而至。而为清政府软弱无能所买单的,并非只有王公贵族,更多的重担落在了各地的穷苦百姓身上。
清廷对于外蒙长期的捐银安抚政策,也变为了源源不断地“捐输”政策,大量筹集银两输送至国库填补亏空。连年不断的战乱,更是让外蒙被陆续征调了几万匹马匹,外蒙人民苦不堪言。
尚武慕强的外蒙古各部落,逐渐产生了脱离清政府,独立建设政权的想法。
1908年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的全面垦荒政策,严重损害蒙古人民的利益,使得外蒙人民和上层统治者的离心倾向急剧增加。
尼布楚条约
这一切都让觊觎蒙古已久的沙俄看到了可乘之机,早在17世纪中叶,沙俄就开始频频入侵我国边境。
清朝康熙皇帝派兵多次击退沙俄的入侵,清朝彼时强大的实力成功震慑了沙俄,连忙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求和。
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后,贪婪的沙俄趁火打劫,再次入侵我国边境。
沙俄通过军事入侵,外交讹诈相结合的手段,在外蒙古地区获得了大量侵略权益,并不断挑动外蒙与满清之间的关系。
1911年,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各省份纷纷响应起义脱离清廷管控。而沙俄也趁此机会,极力怂恿外蒙统治阶级宣布“独立”,建立一个新的“蒙古国”政权。
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统治者听信了沙俄的话,将清政府派遣的驻蒙古使臣驱逐出境,还请求俄国出兵进入外蒙古“保护”新政权,实则是引狼入室之举。
不过外蒙独立一事,并没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承认,袁世凯多次派人前往外蒙进行谈判。
然而外蒙此时竟然邀请沙俄出面干涉,本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却发展成了中俄之间谈判蒙古独立的问题。
袁世凯
皖系军阀段祺瑞接任北洋政府后,趁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之际,出兵进入外蒙库伦,废除了1915年中俄蒙所协定的内容,取消了外蒙的所谓的“独立”。
然而彼时中国内部军阀混战不断,谁都无暇顾及外蒙的主权问题。这时的苏联再次扶持外蒙古,建立了“大蒙古帝国”,双方互相承认了其合法政府的地位。
外蒙古在“独立”之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而是成为了苏俄红党、白党相争的竞技场,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此时外蒙方才如梦初醒,急忙向民国提出还政的请求。
然而民国政府一来忙于军阀混战,二来也无力清除苏俄在外蒙的势力,因此只得坐视外蒙独立势力逐渐重新抬头。这个足足有180万平方公里之广的领土,自此与我国失之交臂。
虽然苏联为了恢复与我国的外交关系,最终妥协承认了中国对外蒙的主权,但实际上并没有从外蒙撤军,外蒙是否独立的问题也悬而未决,因此我国对外蒙只剩下了名义上的主权。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外蒙问题此时已经成为分配战后格局的谈判筹码。
为了争取到苏联早日投入亚洲战场,美、英国等国家不惜出卖中国的主权,胁迫国民政府承认外蒙独立合法化。
苏联在东北战场对日军作战的节节胜利,使得苏联在与国民政府的谈判中占据了很大主动权。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为了不让苏联援助中共进入东北,蒋介石竟将外蒙独立作为交换条件,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外蒙得到了全民公投独立的权利。
10月20日,外蒙古在苏联人员“见证”下,进行了全民公投,以绝大多数票选通过了外蒙古独立,国民政府也只好硬着头皮承认了这一事实。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一直努力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外蒙的主权问题,但都遭到了苏联的回避和拒绝。
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联的支持下,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外蒙古独立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内蒙与外蒙的区别内蒙与外蒙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相比于高度依赖游牧的外蒙,内蒙成为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织地带。
虽然与中原文明时有纷争,但长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文化、民族和社会习俗相互交融。
自秦汉始,中原政权就频繁统治漠南的内蒙地区,内蒙地区与中原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
元朝统一全国后,内蒙地区成为了蒙古族与内地各族人民交流的重要地区,也基本形成了现如今内蒙古民族地区的分布格局。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退回北方的蒙古族内部斗争不断,导致蒙古社会经济急速下跌。为了与中原加强贸易,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漠南蒙古各部开始向明朝纳贡称臣。
在1403年到1570年间,蒙古足足向中原朝贡八百多次,以此换取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在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之下,漠南蒙古的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漠北蒙古拉开很大差距。
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归附了清朝,对清朝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正是因为明清两朝中原对漠南的经营管理,使得内蒙地区民族意识十分倾向于中国,这也是内蒙古没有走向分裂的重大原因之一。
外蒙的独立,也就标志着同样民族出身的内蒙和外蒙,走向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外蒙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光是现已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其资源丰富程度可以用“怀抱金山”来形容。
蒙古国是典型地广人稀的资源型国家,然而却并没过上富足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近几年蒙古国的经济更是持续下降,人民饱受高通胀和贫穷之苦。
而与之毗邻的内蒙,2017年前三季度的GDP便已经达到了外蒙的26倍之多。蒙古国一整个国家的GDP,甚至只能在内蒙的9个市、3个盟中排第10位。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蒙古国仍高度依赖原始农牧状态,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且不合理。
一直被蒙古所引以为傲的“多党政治”,也导致了其各党派相互斗争,政策朝令夕改,成为了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
除此之外,作为夹在两大强国之间的内陆国家,蒙古却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第三邻国”政策。这使得蒙古与中、俄两国的关系恶化,导致自身进出口贸易不断出现困境。
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本身又有着很丰富的资源,对蒙古的矿产品出口需求量十分有限。
为了挽救国内经济,解决贸易困境,蒙古只得将我国当做最重要的贸易出口和市场。
然而在进出口贸易高度依赖我国的同时,蒙古国偏偏认不清自身现状,尚未展现出其诚意。
近日,蒙古刚与韩国签订稀土出口协定,随后便想要免费租借我国天津港口。
这样忽视、损害我国利益的要求,无疑是不合理的,自然也不会被我国所接受。倘若蒙古仍认不清现实,一味地只顾自身利益行事,无法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恐怕未来面临的挑战会愈加困难。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对于蒙古国寻求合作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