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注意!洪涝灾害后,易发生这些传染病,用药方法请收藏(上)

妙菱看健康 2024-07-31 04:51:35

最近,受台风“格美”的影响,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并引发洪涝灾害。洪水过后,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肠道、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同时有可能会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这些洪涝后的高发疾病会给消化科、呼吸科、传染病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带来诊疗压力,为此,康迅网整理了常见高发病及治疗方法,供临床医生参考。

肠道传染病

一、细菌性痢疾

1.一般治疗

(1)应实施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便培养连续2次(间隔24 h)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2)以流食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出现脱水征象时,及时补液,以口服补液为主,不能口服者需静脉补液。

(3)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可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出现剧烈腹痛,可使用解痉止痛类药物,如颠茄片、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2.病原治疗

选择药物需结合本地流行株药敏结果,首选口服抗菌药物,严重病例可静脉给药,疗程3~5 d。常用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环丙沙星500 mg,口服,2次/d;0.4 g,静脉滴注,12 h/次。左氧氟沙星500 mg,口服,1次/d。在与监护人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儿童可使用环丙沙星,10~15 mg/(kg·d),分3次口服。

(2)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成人:160/800 mg,口服,2次/d;儿童:2月以下婴儿禁用,2月以上体重40 kg以下婴幼儿(4~8)/(20~40)mg/kg,口服,2次/d。体重≥40 kg的小儿用量同成人常用量。

(3)头孢菌素类:成人:头孢曲松钠1.0~2.0 g,静脉滴注,1次/d;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8 h/次。儿童:头孢曲松50~100 mg/kg,静脉滴注,1次/d;头孢噻肟150~200 mg/(kg·d),静脉滴注,分3~4次。慢性菌痢应根据药敏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重型和中毒型菌痢治疗

毒血症严重时可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毒性菌痢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时,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及给予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

二、霍乱

治疗原则:按甲类传染病相关要求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及其他对症治疗。

1.补液治疗

及时正确补液是治疗霍乱的关键。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计算补充液体量,包括累计损失量、正在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轻度、中度和重度脱水24 h补液量分别为3000~4000 ml、4000~8000 ml和8000~12 000 ml或更多(儿童分别为120~150 ml/kg、150~200 ml/kg和200~250 ml/kg)。轻、中度及不伴有休克的重度脱水患者口服补液为主,无法接受口服补液和重度脱水伴有休克患者应采用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遵循“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和见尿补钾”原则。对老人、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不宜过快,边补边观察治疗反应。

(1)口服补液:治疗最初6 h,口服补液盐成人750 ml/h,20 kg以下儿童250 ml/h。以后每6 h的口服补液量为前6 h泻吐量的1.5倍。每1~2 h评估一次病情,根据补液效果进行调整。

(2)静脉补液:首选“541”液(生理盐水550 ml+5%碳酸氢钠80 ml+10%葡萄糖360 ml+10%氯化钾10 ml),也可选林格液。初始(3 h,婴儿6 h)补液量为100 ml/kg,其中最初0.5 d(婴儿1 h)为30 ml/kg。

补液过程中每1~2 h进行评估,如未改善,可加快补液。3 h后(婴儿6 h后)再次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后续的补液方案,直至休克纠正。应于8~12 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及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如脱水改善且能饮水,应由静脉补液转为口服补液。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经补足液体、纠正酸中毒,组织灌注仍不足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出现高血容量和急性肺水肿。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5岁以下儿童注意补锌。急性肾衰竭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3.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能缩短腹泻及排菌时间,减少液体丢失量。抗菌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首选口服给药,呕吐严重或无法口服的静脉给药。

(1)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成人1 g,单次口服;8岁以上儿童:每次1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500 mg),口服,2次/d,疗程3 d。

左氧氟沙星:成人500~750 mg/次,口服或静滴,1次/d,疗程3 d。

(2)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成人100 mg/次,口服,2次/d;8岁以上儿童每次2~3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口服,2次/d。疗程3 d。

(3)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成人1 g,儿童20 mg/kg,单次口服。成人5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或第1天500 mg,第2~5天250 mg,静脉滴注,1次/d。儿童10 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3 d,或第1天10 mg/kg,第2~5天5 mg/kg,静脉滴注,1次/d。 红霉素:成人250~500 mg/次,口服,4次/d;儿童每次1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500 mg),口服,4次/d。疗程3 d。

三、伤寒和副伤寒

1.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患者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 d送检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间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热退后2~3 d可在床上稍坐,热退后2周可轻度活动。

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进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腹胀、腹泻时忌食豆、奶制品。热退后,食欲增加,可逐渐进食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发生肠穿孔和肠出血,一般热退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5~50 mg或地塞米松1~2 mg,1次/d,静脉缓慢滴注,或口服泼尼松5 mg,3~4次/d,疗程不超过3 d。对兼有毒血症状和明显鼓肠和腹胀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2.抗菌药物治疗

(1)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有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和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此外,近年部分地区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明显增高,应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用药。另外,新近国外研究也特别指出,如果对萘啶酸耐药,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就不宜作为首选,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目前常用的有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口服或静滴,疗程10~14 d;环丙沙星500 mg,2次/d,或每8 h口服1次,或400~600 mg/d分次静滴,疗程10~14 d。

(2)第3代头孢菌素:因其抗菌活性强,在胆道内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常用有头孢曲松成人1~2 g,每12 h静滴1次,儿童100 mg/(kg·d),疗程14 d;头孢噻肟成人1~2 g,每8~12 h静滴1次,儿童100~150 mg/(kg·d),疗程14 d。

(3)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该药毒性反应小,在肝胆系统浓度高,孕妇、婴幼儿、白细胞总数过低及肝肾损害者仍可选用。因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故疗程宜长,以减少复发和慢性排菌。此外,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成人氨苄西林4~8 g/d,儿童100~150 mg/(kg·d),分3~4次口服或静滴。阿莫西林成人2~4 g/d,分3~4次口服,疗程14 d。

(4)复方磺胺甲噁唑:常用剂量为成人2片,2次/d口服,儿童服用磺胺甲噁唑40~50 mg/(kg·d);甲氧苄啶10 mg/kg,分2次口服,疗程14 d。

3.带菌者的治疗

首选抗菌药物治疗,对于有胆结石等疾病的患者,若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原发病的手术处理。

(1)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成人氨苄西林4~6 g/d或阿莫西林4 g/d,或加丙磺舒2 g/d,分3~4次口服,疗程6周。

(2)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成人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口服,环丙沙星500~750 mg,2次/d口服,疗程6周。

皮肤病

一、浸渍性皮炎

浸渍性皮炎通常可以使用抗组胺药、抗真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浸渍性皮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可以服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缓解局部皮肤瘙痒的症状。

2.抗真菌药物

部分浸渍性皮炎可能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的,可以使用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可以抑制真菌的复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糖皮质激素药物

如果浸渍性皮炎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渗液、糜烂等症状,可以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症状。

二、虫咬皮炎

1.仅表现为红斑、丘疹

虫咬皮炎如果不是特殊虫体叮咬,仅表现为红斑、丘疹,没有出现水疱的情况下,可以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

2.瘙痒症状明显

可以局部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或氟替卡松乳膏等。

3.皮损多发,身体多处出现红斑肿胀

甚至没有蚊虫叮咬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皮疹,这种情况要辅以口服抗组胺药进行治疗,如西替利嗪片或氯雷他定片,这类抗组胺药可以减少身体其他部位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进而减缓过敏反应。

4.出现了水疱、大疱等

可以用含有硼酸溶液或者高锰酸钾溶液局部外敷,减少水疱的形成,干燥局部皮肤。

本篇文章我们重点整理了洪涝灾害后消化科和皮肤科的多发疾病和治疗方法,下篇文章我们将整理呼吸科及传染病科的多发疾病和治疗方法,请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国家卫生健康委.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2023年版)[EB/OL].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2023-12-28.

[3]国家卫生健康委.霍乱诊疗方案(2023年版)》[EB/OL].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2023-12-28.

编辑丨卢璐

审核丨冯熙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