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部位DWI高信号,不要以为是脑梗死!

神时经 2024-08-26 20:14:46

患者男,74岁,因“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笨拙1年,行走不稳15 d”入院。患者1年前患“脑干梗死”,经治疗遗留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笨拙,生活能自理。入院前15 d患者出现行走不稳,需他人搀扶,无复视、吞咽困难。

入院查体:血压138/77 mmHg。神清,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圆形,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到位,无眼震,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侧肢体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 腱反射(++)。双侧针刺觉对称一致;左侧病理征征阳性;双侧指鼻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均欠稳准。脑膜刺激征阴性。

头颅MRI影像: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A~C 显示右侧桥脑长T1、长T2信号,相应DWI未见异常信号,为陈旧脑干梗死病灶;D~F显示双侧桥臂长T1、长T1、高Flair异常信号, 考虑为此次责任病变;G~H显示DWI可见双侧桥臂高信号;I显示基底动脉通畅,小脑前下动脉显示良好。

诊断:

脑干梗死后WD

WD是神经元或近端轴突损伤后发生的远端轴突或髓鞘顺行性变性。小脑中脚的WD多继发于桥脑梗死或出血后,表现为对称性双侧小脑中脚T2高信号,伴或不伴桥臂体积缩小。因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故对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WD的认识。

中枢神经系统的WD按其病理学改变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脑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常规MRI上信号变化不明显,仅在DWI显示双侧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第2阶段:脑梗死后3个月左右,大部分髓鞘蛋白被降解,遗留脂质成分,组织亲水性降低,T2加权多表现为低信号;第3阶段:脑梗死4个月后,此时髓鞘几乎完全消失,由胶质细胞增生填充在变性的轴突和髓鞘位置上,组织含水量增加,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第4阶段:为发病数年后,以脑组织萎缩改变为主。上述病例在桥脑梗死后1年发生WD,大致符合WD病理改变第3阶段表现。

DWI显示双侧桥臂高信号可能与轴索胞浆物质运输停止、组织含水增多有关,因患者缺乏双侧桥臂急性梗死所致的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且头颅MRA提示双侧小脑前下动脉显示良好,临床病损程度与影像学表现不符,故DWI阳性不能用缺血来解释,此患者不支持急性脑梗死诊断。

一侧脑桥的缺血性损害可出现双侧小脑中脚受累,这主要与脑桥基底部神经纤维走行有关。脑桥基底部的主要结构以基底神经元、纵行的锥体束纤维和横向走行的苔藓纤维为主。苔藓纤维从一侧神经元发出,横行走向越过中线到达对侧基底部外侧,然后逐渐向后聚集形成小脑中脚,经过小脑白质分散投射到小脑皮质,完成将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冲动经皮质脑桥束到脑桥基底核转接,再到小脑之间的传递。如下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一侧脑桥梗死引起:同侧脑桥核传出至对侧小脑的脑桥小脑束受损;对侧来源的脑桥小脑束受损。进而引起双侧小脑中脚华勒氏变性。

继发于脑桥旁正中梗死后的双侧小脑中脚WD少见,且MRI表现为双侧小脑中脚异常信号还可见于橄榄核脑桥小脑萎缩(OPCA)、代谢性疾病、肿瘤、脑血管病、炎性和脱髓鞘疾病等,所以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掌握神经系统重要纤维投射及其联络纤维对中枢神经系统WD的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幕上脑梗死后出现锥体束WD与预后不良相关,故早期识别WD对疾病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如患者出现脑桥-小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MRI表现为脑桥旁正中梗死以及双侧对称性小脑中脚异常信号,应想到脑桥小脑纤维WD可能,以避免误诊。

来源 | 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 | 董晓慧

校对 | 仇俊鑫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