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议员提议出台防止不尊重神灵的法律,印度教民族主义之路

有观点大世界 2024-02-18 03:20:33
印度执政党议员敦促政府出台“防止不尊重神灵的法律”

日前,据《印度斯坦报》报道,印度人民党(莫迪所在党派)议员阿肖克·巴杰派发表言论,称印度教徒表现出的宽容被认为是一种弱点,这让一些人在发表一些侮辱印度教神灵的言论时有些肆无忌惮。

故此,阿肖克·巴杰派敦促政府采取行动,防止这些人通过社交媒体、文字出版物,绘画或任何视觉媒介对印度教神灵发表不敬、侮辱性的观点。

印度教已经是印度第一大宗教

谈到印度的宗教,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释迦摩尼,想到佛教,但事实上,当下佛教在印度已经式微,佛教的信仰者人数仅在一千万人上下,远不如印度教。

在历史渊源上,印度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印度14亿人口中,有79.8%的印度教信徒(11亿人,2021年3月数据),是毫无疑问的印度第一大宗教。只是,如此多的信仰人口,其并不为普通中国人熟知,起码不如世界三大宗教那般如雷贯耳。提到基督教,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圣经,想到耶稣,但是提到印度教,我们是想不到什么具体的具象化事物的,这与印度教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印度教对于印度人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影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纱丽、瑜伽,乃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等,其实都来源于印度。可以这样说,就印度这样一个没有国语,多人种,多语言,一百多个民族的情况,是没有类似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这样在国家内部占据人口多数的国族概念的。其内部的分散,往往对部族、村落的忠诚度,要大于对国家的忠诚,甚至在划分一些军队时,印度都以民族、部族作为单位,比如主要在旁遮普邦征兵的旁遮普联队,完全由锡克人组成的锡克联队(约20个营),由南亚原住民马哈尔人组成的马哈尔联队......

莫迪的印度教主义

故此,相比民族、血脉亲缘、文化传承,宗教反而成为能够糅合印度人的最大公约数。

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这其实是一个印度后殖民时代的里程碑式事件。其是首位不属于印度建国派甘地、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在下议院获得多数席位的领导人,而是来自1980年才创立的人民党。印度人民党政治立场向右,主张民族主义、印度教至上主义。

而在实际操作中,意图以印度教的庞大人口基数,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文化影响力,捏合高低种姓,以及孟加拉人、旁遮普人、泰米尔人,或在那里出生和长大的白人、穆斯林,又或锡克教徒,莫迪自身,也是出身低种姓(观史君备注:近期国大党有发言指责莫迪其实来自普通社区)。

推行印度教至上主义带来的暴力与灾难

在获得全国权力之前,莫迪身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莫迪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该邦的穆斯林人口有数百万,而莫迪在就职期间,便以对该地区的穆斯林采取强硬政策而闻名,这也是其在党内的主要政绩之一。在2002年,当地发生了一起印度教暴徒有组织的杀害数百名穆斯林的事件,但最终古吉拉特邦政府几乎没有对事件作出积极应对。

而在其上台之后,更是取消20 世纪 50 年代给予给予查谟克什米尔的自治权,该地区是印度唯一穆斯林占据多数的邦,而对查谟克什米尔的常年高强度镇压,让印度不得不在当地派驻数十万的部队进行经年累月的维稳。但由于印度士兵在当地暴力、强奸等违法行为几乎不用受到惩罚,查谟克什米尔反对印度当局的所谓“暴乱”一轮接着一轮。此外,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印度教不食用牛肉的禁忌对出售或食用牛肉的国民采取暴力手段,强行拆除其他不属于印度教的宗教建筑等,引发的抗议此起彼伏。

总的来说,虽然看起来莫迪与其的人民党找到了一条捏合国家的道路,但这条道路真的合理吗?

0 阅读:0

有观点大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