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全面冲突至今,已经第三个年头,因许多官兵在前线战死,双方都不得不因此面对相关社会问题。

近日,普京起草一部法律草案,根据法案内容,俄罗斯妇女将可以与阵亡的士兵结婚,以获得申请国家福利的资格,一旦通过,这些嫁给阵亡士兵的女性,身份便转变为战争遗孀。
满足该法案的条件并不算苛刻,要求两个人在一起至少三年,或有了孩子,或向法院证明双方曾以一段婚姻式的关系同居超过一年就行。条件通过后,结婚日期就算作他们开始同居的那一天。法案旨在结束法律层面对未婚但为事实“夫妻”的歧视,让这些战争寡妇,以及两人的孩子享受应有的国家福利。
关于死后结婚死后结婚在中国一般来说指的是冥婚,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到周时已经十分普遍。订婚后男女因各种原因身亡,或结了娃娃亲但是还没长大就夭折了,又或因还没到嫁娶年纪便早夭,因各种原因讨不到媳妇、嫁不出去。父母亲友出于对他们的疼爱,加之中华文化中一直有孤坟影响家族昌盛的不吉之说,配冥婚就成为一个纳入考虑的方案了。
而配冥婚多为富户,贫寒人家在阳间娶妻或置办嫁妆,都是很大的负担了,更遑论配冥婚。冥婚习俗一直延续至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作为一种陋习被大力打击。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基层的革命思想工作陷入停滞,在世纪初,因男多女少等原因,曾出现过配冥婚现象死灰复燃的情况。央视网便有过报道,当时发生多起盗窃女尸、杀女卖尸这样骇人听闻的案件(《活人的阴亲》央视网 2005.6.11)。
近现代政府主导的死后结婚
近现代政府官方主导的死后结婚一般来说出发点是为完善社会保障及其子女的婚生地位。
法国是近现代国家中在法律层面允许死后结婚最早的国家之一,起源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弗莱姆贾斯一座大坝决堤造成400人死亡。遇难者中的安德里奥·卡普拉已经订婚,而出于对其的爱,安德里奥·卡普拉的未婚妻约达特恳请政府继续允许自己嫁给死去的未婚夫,最终这件事在媒体的曝光后让约达特得到了广泛的舆论支持,几个月后其获准与死去的未婚夫成婚。法国议会也在不久后正式起草了一项死后结婚合法的法律,只是法国的这种死后婚姻并不涉及未亡配偶继承权利,即不允许在世的配偶接受已故配偶的任何财产双方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婚姻财产,只是有个夫妻的名分,可以说完全是因为爱情以及让他们的孩子合法化。即便如此,到现在为止,也有数百名法国人申请了“死后婚姻”。
近现代国家与阵亡士兵的死后结婚
类似俄罗斯这次的做法,在二战时期的德国,也曾颁布过允许妇女与已阵亡的未婚夫士兵登记结婚,让这些女性以战争遗孀的身份获得社会保障。

关于此方面的新政,以色列的一个案例虽然与之不同,但也很值得一说。在2023年底,以色列修订了《阵亡士兵家属法》。在此之前,以色列军队战争寡妇(鳏夫)定义是:“与战斗中阵亡的男子(女子)合法结婚的妇女(男性)。”
现在,新的法律修正案将以色列军队战争寡妇或鳏夫的定义放大到为:“配偶在战斗中丧生的人,并没有区分性别。”也就是说,以色列出台的这个法律,是让同性伴侣也能够享受一般意义上的异性伴侣配偶的社会保障待遇。
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