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风是什么?如何通过良好的家风让一个家庭走向兴旺发达?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家庭、家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对于塑造家庭成员的品格、培养家庭美德具有深远的影响。
勤俭是治家的根本;和顺是齐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谨慎,起家的根本是诗书;传家的根本是忠孝。
自古以来,凡是繁荣昌盛的家族,无不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严格遵循并践行这些家族规矩的,如同家族的基石,为家族的兴旺发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勤俭是治家的根本;
“一勤天下无难事”“俭以养德”自古以来,历代贤明达士都深知勤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家庭管理还是国家治理中,都坚持以勤俭为本。
在家庭教育中,身为父母不仅要自身具备勤俭的美德,更应积极引导子女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顺是齐家之本。
家庭伦理,乃国家之基,父子之间,各有其责。父亲应以身作则,担当家庭之重任,引领子女成长;儿子则须尊重父亲,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家人之间,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方能和睦相处,家道昌盛。如此,则家庭和谐,国家安宁。
谨慎是保家之本。
人生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奋勇前行,而家庭则是那艘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巨轮,为家人遮挡风雨,提供宁静的港湾。家庭的稳固与繁荣,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与谨慎行事。只有谨慎小心,方能确保家庭航行的安全,实现家庭的和谐与繁荣。
诗书是起家之本。
《朱子家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如果子孙在才智上或许稍显不足,资质未能尽如人意,然而对于经书的研读绝不可轻视。经典之作,蕴含深厚智慧,人若深入其中,方能领悟伦理道德,明确为人处世之道。
古人曾言,人之命运由五大要素决定: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此说亦有其深刻道理。故,子孙虽愚,亦应勉励向学,以读书为基,积德为本,方可在命运之路上稳健前行,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忠孝是传家之本。
《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是说“实行孝道从侍奉双亲开始,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
“事亲”即心怀父母,始终恪守孝道,全心全意履行子女的职责;“事君”则是在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过程中,不忘显亲扬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家族、国家争光。
忠诚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忠诚让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孝顺让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传承忠孝之道,能够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家庭的价值观得以延续。

颜氏家训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曾文正公家训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钱氏家训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五个根本,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传承家之本的道路上,成就辉煌的人生!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