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以启智,智以启财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8-02 00:21:00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则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贤才。在贤才的辅佐之下,君主就可以统治天下了。

创业的起点是“立心”,所谓的立心,就是“价值追求”。“心”往小了说,就是个人私利,往大了说就是“胸怀天下”,例如姜子牙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中间状态包括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振兴某一个行业、为了建设家乡、为了国家富强等等。所谓的“利欲熏心”,纯粹对私利的追求不利于智慧的显发。

一个人几乎所有的愚蠢决断,往往都是“自私”之心引起的。眼里只有个人私利,则格局和眼界有限,很难做大做强,持续发展。

利他之心、公心、仁心,就是顺应天时,顺应民意的创业理想,有了理想的驱动力,辅以“知行合一”的学习和修身,创业者就容易增长智慧,促成“智”与“仁”一体,多阳谋而少阴谋,创业推进的阻力和风险都会小很多。

纵观古今内外,但凡开创伟大事业的伟人们,都有非同寻常的“立心”,而基于个人财富追求,私欲膨胀的,往往即使短期创业成功,也很难有善终。

智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智以启财”,财可以用来购买设备,可以用来引进人才,也可以用来投入研发等等。

初创企业的“财”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启众”,也就是用来调动的“人和”,因为有了“众”就有了“势”,这一步的思维转变是创业项目能否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众”指的是普通大众,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看重短期利益的就是众。“看重短期利益”不是严格的对人进行分类,而是指在市场中的定位。

财以启众的过程,在商业创业里就是“市场推广”、“品牌战略”等。“财以启众”的关键在于“财”的来源,以自有资金或者贷款去“启众”风险就很大,通过赚取的利润去“启众”稳妥一些,而最佳路径是通过“资源整合”的智慧,实现零成本的“财以启众”。

“贤”指的是有理想有才能的人,有理想有才能的人更看重长期利益和发展平台,加入创业项目的目的不是为短期的利益,而是要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个有发展前景,而又已经起势的项目,对“贤”者而言最有吸引力。

对于企业而言,“众”的最直接指标就是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一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就是占据了“众”的优势,而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最顶级的高校最精英的学生,一定是选择去大公司大企业,而小企业就算开再高的工资,也很难吸引到这些高端人才的就业,这就是“众以启贤”的直接体现。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只有那些在某些领域比创业者自身都更优秀的人都被启动,加入创业团队,那这个创业项目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在某个范围内的“王天下”。

“心”就是顺应天时,顺应民意,“智以启财”,就是资源整合,汇聚地利。“财以启众,众以启贤”就是“促人和”以进行市场推广和团队建设。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构成一个经典的创业路径。最伟大的创业项目,往往从头至尾贯穿这六句话,遵循这一路径一步步走向伟大。

毛主席年轻时代就立下宏愿,要拯救全中国,这就是“立心”,后期的表述还有“解放全人类”、“为人民服务”等,他把人民,把全中国,甚至把全人类都放在自己心里了,整个创业过程毫无私心而胸怀天下。

“打土豪,分田地”,是在没有私心基础上以智慧实现资源整合,以打土豪启动了“土地资源”这个财,又以这个“财”启动了中国最广大的农民这个“人力资源”,组建起了革命队伍,这个过程体现了以智慧调动地利,实现资源整合的威力。

随着革命进程推进,革命后期,全中国的无产阶级都被调动起来,就形成了“众”之势,随着势头越来越强劲,也就启动了越来越多的“贤”,在井冈山时期,启动的还是一些地方豪杰山大王。

到延安时期,就开始有“群贤毕至”的效果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精英不断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个创业团队里来,最终实现了“新中国”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创业项目。

马云创业初期在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立下宏愿要让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后期创办阿里巴巴“为中小企业服务”,这就是“立心”,构建了“天、地、人”三才创业要素模型。

一个创业项目未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从“立心”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6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