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镜作借鉴,可以端正穿戴是否得体;以历史作借鉴,可以知道王朝兴衰原因;以他人为借鉴,可以吸取成功经验教训。
贞观初年,唐太宗求谏心切,曾对大臣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后来魏征成了他须臾不可离的“人镜”,唐太宗称:“征箴规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
魏征对唐太宗劝谏道:“夫监(同‘鉴’)形之美恶,必就止水;监政之安危,必取亡国。”
白居易在《百炼镜》诗中赞曰:“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面对自身不足,勇于改正自身缺点,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唯有自知,才能自救 ,人贵有自知之明。
所谓自知,就是了解自认识自己的能力,带着这份自知你就不会肆意高看自己,也不会轻易贬低自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
看得清自己有哪些不足,你会有追求目标的勇气,也有承担后果的魄力,葆有"自知",才能明白,你遇到的一切皆因你而来,当你清楚地认识.后去做那些"成为你自己"的事情,才能够真正活出内心渴望的状态,从而收获人生的富。
自省希望唐太宗以隋朝灭亡为鉴,魏征的面折廷争,唐太宗的从谏如流,二者的结合是成就“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
认识自我的根本途径实际上,自省是"修身之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强调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克服人性弱点为目的。

拿起“放大镜”:欣赏别人的优点,为人处世之道,用好“镜子”,有时候,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却忽略了欣赏别人。
其实欣赏是互相的,总挑别人刺的人,别人也很难对你心平气和,拒绝欣赏别人的人,同样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
当你发现别人有缺点时,不妨用一块“放大镜”去看一看他身上的优点,寻找对方身上的闪光点。
而一个能欣赏他人优点的人,却能以自己的胸襟和气度收获他人的尊重,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用好“显微镜”:做事注重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成事的人,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而是他们总能用显微镜般的细致,去深挖细节、逐个击破。
汇小流于水,方成江海;积跬步于路,方至千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成功其实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积累而成,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记得给自己准备一台“显微镜”,看到细节、做好细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让结果产生质的飞跃。
善用“广角镜”:拓展生命的宽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有的人正是因为“身在山中,不识全貌”,而困于自己的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用“广角镜”去看看世界,拓展生命的宽度,体验更多新鲜事物,去察觉身边被忽略的美好,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点新鲜的体验,把生活的边界向外拓展一点,打开心胸拥抱每一天,你会发现,快乐其实很简单。
端起“望远镜”:登高望远看未来。人生如登山,站得高,方能望得远,在你踯躅不前时,不妨端起“望远镜”,“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会让你知道,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等你。
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想要看得长远,就要学会使用人生的“望远镜”。
以“望远镜”的视野去看世界、看人生,才能做出顾全大局、深谋远虑的决定,只是计较眼前得失的人,很难走得长远,有远见的人,才能看到未来,心有迷茫时,记得用“望远镜”看看远方,你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以铜为镜,审视自我。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以人为镜,取长补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以史为镜,洞悉未来。
历史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它记录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和智慧结晶。我们需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洞悉未来的趋势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这三大法宝是我们成长的必备之路。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