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智能’收费越离谱?重庆燃气被罚810万背后,谁在操控刻度

胡言炫语 2025-02-16 05:49:10

2025年2月14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纸通报,揭开了城市燃气系统里暗涌的惊心真相——重庆燃气集团在整改令下达后,仍持续出现"多抄乱象"。这场从2025年1月开始的维权风暴,将现代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系统性漏洞,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根据通报披露的数据,该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存在抄表周期混乱、违规估抄、错抄等"技术性失误"。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第一次问题曝光后,整改后的系统不仅没有恢复正常,反而继续朝着"单向错误"的方向发展——所有偏差都精准指向用户多付费。这种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存在的误差方向一致性,已远超偶然失误的范畴。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居民发现异常后,燃气集团给出的解释始终停留在"系统升级故障""人工操作失误"等程式化回应。但在拥有智能远传表覆盖率超95%的现代城市,技术故障理应呈现随机分布,而非持续单向偏差。这种反常现象,恰似超市收银台永远"失误性多收",其背后的逻辑耐人寻味。

重庆燃气集团服务的超500万家庭用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基数池。以每户每月"误差性多计"1立方米燃气计算,按照现行2.13元/方的价格,单月即可产生千万级的"误差收益"。

此次事件最令人不安的,是监管体系的多重失效。智能燃气表本应成为杜绝人为操控的技术屏障,但现实却证明,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时,技术反而可能沦为违规操作的遮羞布。从首次投诉到启动调查间隔的监管空窗期,到整改验收流于形式的制度漏洞,暴露出公共服务监管中"重处罚轻预防"的结构性缺陷。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系统误差"正在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蔓延。水表异常、电费激增等类似投诉在全国多地频现,折射出垄断性公共企业在缺乏充分市场竞争时,可能滋生的"算法霸权"倾向。

此次810万罚单不应成为事件的终点。毕竟当公共服务计量失去公信力,损害的不仅是市民钱包,更是整个社会的运行根基。唯有将计量权置于阳光之下,让每立方燃气都流经监管的"透明管道",才能重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信任契约。

这场由燃气表引发的公共危机,恰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垄断性公共服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道德困境。当科技赋能变成"技术作恶"的帮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某个企业的整改,更是整个公共服务伦理的重塑。因为民生计量无小事,刻度之间见民心。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 2025-02-16 13:14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正是越搅越乱!

胡言炫语

简介:看破红尘,喜欢胡言,乱语!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