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人数已超过2.4亿。它不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尽管国家在高血压防治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现状如何?我们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又该如何突破?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吴迪
应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央保健委员会、国家卫健委“全国两会医疗保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老年心血管病学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运动康复学会常委
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课题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现状
1.患病人数庞大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超过3亿,是慢性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2. “三率”逐年提升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达标率)逐年提高,这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3. 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列为重要内容,并推动建立高血压达标中心,从社区到医疗机构,逐步形成防治网络。
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
1. 人口基数大,防治任务艰巨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高血压患者数量多,防治工作覆盖面广,任务繁重。
2. 城乡差距明显
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防治水平远低于城市,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足、健康意识薄弱、用药依从性差等方面。
3. 地域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相对较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用药、诊疗和二级预防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高血压防治的重点方向
1. 加强一级预防
从源头控制高血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2. 推动二级预防
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加强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保护靶器官
高血压不仅危害血管健康,还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未来需更加注重靶器官保护,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4. 缩小城乡和地域差距
加大对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推动高血压防治的均衡发展。
我们每个人能做什么?
1. 关注自身健康
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有家族史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积极参与社区防治
利用社区高血压达标中心等资源,接受规范化管理和健康指导。
3. 传播健康知识
向家人和朋友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共同提升健康意识。
结语
高血压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医疗机构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庞大的患病人群和城乡地域差距,仍需不断努力。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血压的“三率”将不断提升,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
你所在地区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做得如何?你对高血压防治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