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一个鸡蛋就够了?医生:3类人远离鸡蛋,当心病痛"找上门"

韩玄来看趣事 2025-04-09 20:07:1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厨房,不少人习惯煎一个鸡蛋作为早餐的开始。金黄的蛋黄,洁白的蛋白,搭配一杯豆浆或牛奶,这样的早餐看似营养均衡,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许多人对鸡蛋的认知仅停留在"蛋白质丰富"的层面上,却不知道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鸡蛋这看似平常的食物,可能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鸡蛋作为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确实营养价值颇高。每100克鸡蛋含有约12.8克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及矿物质如铁、锌、硒等。

浙江省营养学会2022年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适量食用鸡蛋有助于满足人体对优质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需求。

然而,正如老话所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鸡蛋虽好,却不是人人都适合多吃。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在《健康饮食指南》中明确指出,某些特定人群需要控制或减少鸡蛋的摄入量。

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更应警惕过量食用鸡蛋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第一类:血脂异常者需谨慎

血脂异常患者是需要谨慎食用鸡蛋的首要人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而这部分人群在食用鸡蛋时需格外注意。

鸡蛋的蛋黄部分富含胆固醇,每个普通大小的鸡蛋蛋黄中约含有200-250毫克的胆固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异常患者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这意味着,一个鸡蛋的蛋黄就几乎占据了全天胆固醇摄入限额的70%左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王继光教授表示:"虽然近年来对膳食胆固醇与血脂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但对于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仍然建议限制鸡蛋的摄入量,一般每周不超过3-4个。"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群不必过分担忧适量食用鸡蛋会导致血脂异常。2019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涉及29615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平均每天摄入半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而非每日一个鸡蛋。

这也佐证了"适量"这一黄金准则的重要性。

第二类:胆结石患者需当心

"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蛋"是不少老年人的饮食信条,然而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这样的习惯可能会加重病情。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学分会数据显示,我国胆结石的患病率约为10%,且呈上升趋势。

鸡蛋蛋黄中的胆固醇可能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对于胆固醇型胆结石患者,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李宝龙主任医师指出:"胆固醇结石患者应尽量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鸡蛋蛋黄就是其中之一。

这类患者若因长期高胆固醇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胆结石发作频率增加,甚至加速结石的形成。"

若是胆结石患者确实想食用鸡蛋,可以采取只吃蛋白的方式。鸡蛋白不含胆固醇,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可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同时,可将蛋白制作成蒸蛋白、蛋白羹等食物,既确保营养摄入,又避免了蛋黄中胆固醇的摄入。

第三类:肾功能不全患者需限制

"小小鸡蛋大问题",这句话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尤为贴切。

鸡蛋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而肾脏正是负责代谢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器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存在肾脏功能问题。

对于这部分人群,蛋白质摄入需要严格控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张旭教授解释道:"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的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已经难以正常排出,如果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

根据中国肾脏病学会的膳食指南,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天,而一个普通鸡蛋的蛋白质含量约为6-7克,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确实需要谨慎。

"肾友们"可采取的策略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安排蛋白质摄入,可能需要减少鸡蛋的食用频率至每周1-2次,并将其他来源的蛋白质食物一并纳入计算总量。

鸡蛋食用的黄金法则

那么,对于普通健康人群,究竟每天吃几个鸡蛋才算合理呢?

中国营养学会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蛋类40-50克,相当于约一个鸡蛋的量。

青少年、孕妇和乳母可适当增加至60-100克,即1-2个鸡蛋。

值得关注的是,鸡蛋的烹饪方式也会影响其对健康的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柯美云教授建议:"煮蛋、蒸蛋等低温烹饪方式比煎蛋、炸蛋更为健康,后者容易产生氧化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除了普通鸡蛋外,市场上还有各种"功能性"鸡蛋,如富硒蛋、DHA蛋等。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守伟教授提醒:"功能性鸡蛋确实在某些营养素含量上有所提高,但基本营养成分与普通鸡蛋相差不大,不要过分迷信其'特殊功效'。"

既要吃鸡蛋,又要健康,该怎么做?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描绘道:"一个鸡蛋,煎炸蒸煮,各有滋味,但无论采用哪种烹饪方式,适量才是王道。

"这生动地概括了鸡蛋与健康的关系。

对于前文提到的三类人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血脂异常者可选择只吃蛋白,弃置蛋黄;或者用蛋黄代替品(如南瓜泥)制作"伪蛋黄"早餐;每周控制在3-4个鸡蛋以内;配合食用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海带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吸收。

胆结石患者可以考虑用豆腐、鱼肉等低胆固醇蛋白质食物替代部分鸡蛋;烹饪时采用水煮、清蒸等低油方式;饮食上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营养师指导下安排鸡蛋摄入;可研究蛋白质质量换算,用少量高生物价蛋白质(如鸡蛋)替代大量低生物价蛋白质;注意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变化,及时调整饮食策略。

健康人群则应遵循"适量、多样、平衡"的原则,每天1个鸡蛋,搭配豆类、奶类等其他蛋白质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鸡蛋虽小,营养价值却不可小觑,只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它就能成为餐桌上的健康使者,而非疾病的催化剂。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1 阅读:615

韩玄来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