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量看书,就是在给大脑不断升级

迷彩的星星 2025-03-30 18:37:24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开始形成每天看书的习惯后,会发现很多曾经固守的观念被颠覆。此刻的想法随时可能因为新书中不同的观点而被刷新。

渐渐开始怀疑自己原有的某些观念。于是在和人交流时,从开始的侃侃而谈,到逐渐沉默。

原来的我,在和人聊天,听到不同的观点时,总是会极力地反驳,并企图说服对方认同我的观点。

结果往往是争得面红耳赤也未能说服对方,甚至还会不欢而散。

这时候的我,更多地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输赢上。

思维狭隘单一,世界非黑即白。灰色地带较少。

由于注意力不是放在对方身上,关注不到对方的想法,所以彼此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思维也无法得到拓展。

看过一段时间的书后,发现那些原本形成的认知,下一秒可能就会被颠覆。因为那些伟人们随时会推翻你之前的想法。

后人的进步正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之上形成的。新观念的建立很多情况下是在推翻、质疑前人基础上探索得到的。

正因如此,人类文明才得以进步。

就像佛陀等很多先知曾告诫我们,幸福只能向内求。因为外界不可控。

于是把注意力放在修炼自身上,放在可以掌控的地方,无论外界如何改变,我们都无惧。

后来看了《象与骑象人》,才发现幸福不只是向内求,某些外在因素也会影响幸福,值得我们去改变。比如噪音、通勤、人际关系等。

这个阶段,再跟人聊天时,渐渐变得沉默,不那么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学会倾听。

当听到别人说出不同观点时,会仔细而耐心地听,试图了解他想法的由来,渴望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去听不同的声音,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观点。学会了通过他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这时候开始了解,世界有不同的纬度。世界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好与坏、善于与恶。更多时候是相互交织的。

就像一段婚姻的破裂,很多时候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感情的流动是相互交织的。我们既可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施暴者。

这里的“暴力”,不一定是指动手,还包括不沟通、拒绝回应、语言打击、羞辱等。

而形成这些暴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去反思、调整,进而发生改变。

如果只把责任推给对方,就无法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永远无法改变糟糕的关系。

改变一定是从自身开始。自己变了,对方受到影响才可能发生改变。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我们随意根据某个点去评价他人,是多么狭隘啊!

通过这两年的看书,结合自己的经历,发现不懂的太多,想要了解的太多。对世界、对他人便多了一份敬畏。

习惯了先思考,去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及语言未能表达出的部分,试图了解背后的原因,再发表意见。

《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提到,人的心理有两套处理系统在运作。控制化处理过程和自动化处理过程。

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

自动化处理能多轨同时进行,且立即处理许多任务。

而控制化处理就相当于我们理智的部分,它有其局限性,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

真正决定你人生的,是潜意识,不是意识。

看书结合自身的生活体悟,是一个不断改变我们认知,从而改变自动化进程(潜意识)的过程。

有人说过:一旦心智开始扩展,他就永远不会回到从前的限制。

看书加上自身的生活体验,无疑是我们扩展心智的最佳路径!

3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