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母亲从小对他说:“一定要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你以后可以求生的工具。你喜欢什么,就把它当成你的兴趣。只当成兴趣还不够,要有很深的研究,要下很多功夫,把自己变成专家。变成专家以后,你的赚钱工具就来了。”
母亲的这段话让蔡澜深受启发。14岁他爱上看港片,写的影评能在报社开专栏。之后在上学的年纪就拿着让无数人羡慕的百万年薪。自此人生开挂。后又发展其他爱好,一路随心,从未为金钱烦恼过。先后成为作家、美食家、电影监制、主持人。
幸福是什么?《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真正的幸福不是吃喝玩乐,而是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与掌控感的状态。而能让我们愿意持续付出努力并保持终生探索欲望的,是我们对事情本身的热爱。即:先有热爱,持续深耕,变为专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幸福感。给他人提供价值,金钱便随之而来。
如果只追求金钱,成为金钱的奴隶,反而会很辛苦。无法专注地把精力放在要做的事件本身上,也缺乏对事情深挖的欲望。很难赚到钱,精神上也会觉得很痛苦。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人,能赚到钱的人,伟大的人,无不是在年龄尚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了自己的热爱,并终身为之努力,成就一番伟业。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人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只为养家糊口。日常的开销,已经让我们精疲力尽。生活重压之下,毫无幸福感可言,上班如上坟。
此时,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运用它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点,把它变成我们的赚钱工具,便能为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在金钱和精神方面得到双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