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热爱的副产品。想要赚钱,先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

迷彩的星星 2025-03-13 15:17:32

蔡澜的母亲从小对他说:“一定要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你以后可以求生的工具。你喜欢什么,就把它当成你的兴趣。只当成兴趣还不够,要有很深的研究,要下很多功夫,把自己变成专家。变成专家以后,你的赚钱工具就来了。”

母亲的这段话让蔡澜深受启发。14岁他爱上看港片,写的影评能在报社开专栏。之后在上学的年纪就拿着让无数人羡慕的百万年薪。自此人生开挂。后又发展其他爱好,一路随心,从未为金钱烦恼过。先后成为作家、美食家、电影监制、主持人。

热爱除了带来财富,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真正的幸福不是吃喝玩乐,而是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与掌控感的状态。而能让我们愿意持续付出努力并保持终生探索欲望的,是我们对事情本身的热爱。即:先有热爱,持续深耕,变为专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幸福感。给他人提供价值,金钱便随之而来。

简而言之,要先有幸福,才更容易赚到钱。

如果只追求金钱,成为金钱的奴隶,反而会很辛苦。无法专注地把精力放在要做的事件本身上,也缺乏对事情深挖的欲望。很难赚到钱,精神上也会觉得很痛苦。古往今来,那些成功的人,能赚到钱的人,伟大的人,无不是在年龄尚小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了自己的热爱,并终身为之努力,成就一番伟业。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人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只为养家糊口。日常的开销,已经让我们精疲力尽。生活重压之下,毫无幸福感可言,上班如上坟。

此时,如果我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运用它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点,把它变成我们的赚钱工具,便能为生活带来一丝希望。在金钱和精神方面得到双重满足。

就像我目前从事着居家客服的工作,它并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它的存在是为了应对我的日常开销以及拥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我真正喜欢的是看书、思考,研究自己,对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充满好奇。那么目前我可以通过看书、思考完成写作,把写作当作一份副业带来收入,未来也可以朝倾听师的方向发展。当有一天副业收入大大超过主业时,便可以把副业做成主业。甚至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或者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埃里克·乔根森说:“避开竞争陷阱的方法,就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做到最好,只因热爱。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个事物 ,那就追随本心,找到并利用它满足社会真实需求的切入点,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先有热爱,后有幸福,再有财富。如果此刻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所在,那就努力去生活中发现。那些能够让你产生愉悦感的事,大概率就是你的兴趣所在。就像看剧,看完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作进行输出。喜欢打扮自己,那就分享自己的扮美经验等。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兴趣不只停留在感观层面,对它进行深入的探究,然后输出,产生价值,带来收益。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