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易被忽略的8个关键问题,临床医生需记熟!

妙菱看健康 2024-07-18 13:22:46

雾化吸入相较于其他给药方式,其显著优势在于起效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且全身不良反应较少。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雾化操作方式,这不仅可能削弱治疗效果,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医疗风险。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8个关于雾化吸入在临床中常被忽视的问题,以期对临床提供参考。

一、何时适合进行雾化吸入?

1.雾化时机

(1)推荐餐前进行雾化吸入,避免雾化颗粒刺激气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晚上睡前可进行雾化吸入,有助于减少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刺激性咳嗽,提高睡眠质量。

2.雾化时间

综合临床教材与文献的分析,普遍认为20 min是较为理想的雾化时间。在临床实践中,虽然通常将雾化药液完全吸收作为治疗终点,但部分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导致药液完全吸收的时间延长。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呼吸道黏膜水肿,进而诱发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执行雾化治疗时,应以20 min为基础,密切观察药液的吸收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雾化吸入。务必注意,雾化治疗并非时间越长越好,适时结束治疗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二、雾化时对患者体位有何要求?

需要进行雾化治疗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取坐位、半坐位。相关研究指出,端坐前倾位相较于其他体位,能显著增加呼吸深度和潮气量,有助于提高疗效。若患者病情严重、耐受性差,可酌情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

三、雾化吸入的药液应该加到多少?

药液需根据雾化装置说明书提供的最大剂量而定,一般为4~6 ml。药液过少导致雾化吸入时间较短,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药液过多导致雾化吸入时间较长,容易引起上述不良反应。

四、雾化吸入的稀释剂如何选择?

雾化吸入一般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剂,但有些药物不能使用其进行稀释,如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则不予稀释。

五、雾化吸入装置有哪些,如何选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有3种,分别是喷射雾化器(空气压缩雾化器、氧气驱动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装置的优缺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装置,详情见表1。

表1 3种雾化吸入装置的介绍及其优缺点

六、雾化吸入方式有哪些?

目前,临床常见的雾化吸入方式有2种,分别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种雾化吸入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详情见表2。

表2 雾化吸入方式的介绍及其优缺点

七、如何联用常见的雾化药物?

常见的雾化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氯米松等)以及乙酰半胱氨酸。临床联用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包括二联、三联和四联3种类型,详情见表3。

表3 常见雾化药物联用类型

注:SABA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MA为短效抗胆碱能药物;ICS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八、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根据原因主要分为2种,即由雾化药物、雾化装置引起的不良反应。

1.雾化药物所致

(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骼肌震颤、外周血管舒张、头痛及代偿性心率增快等。

(2)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口干、心动过速等。

(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溃疡、口干、声音嘶哑等。

(4)乙酰半胱氨酸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口干、口腔炎等。

2.雾化装置所致

当使用面罩雾化时,由于雾化面积过大,药物容易附着于眼部,引起局部不适。

因此,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嘱咐患者有任何不适感需及时汇报,雾化治疗后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指南[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1,7(03):193-203.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7-273.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