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古代茶著--唐五代茶书集锦

茶修智慧-陈绿芳 2023-12-13 20:26:18

古代茶著

唐五代茶书集锦

《茶经》--唐代陆羽撰

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成书时间未有定评,有唐至德三年(758)、唐上元元年(760)、唐广德二年(764)等说。刻印问世于唐建中元年(780)。国内外流传版本有百余种,如宋代左主《百川学海》本、明嘉靖王寅吴旦刊本、万历孙大绥刊本、汪士贤刊本等,并有日、英、俄、韩译本。

分三卷十章,七千多字。卷上:“一之源”,介绍茶树起源以及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用具;“三之造”,论述茶叶种类及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介绍煮茶、饮茶器皿,说明各地茶具优劣、使用规则和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卷下:“五之煮”,介绍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引述古代有关饮茶故事、药方;“八之出”,论述全国名茶产地和茶叶品质高低;“九之略”,论述在一定条件下制茶和饮茶器具的省略;“十之图”,谓将《茶经》以上九类用绢素四幅或六幅写出张挂。

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对后世茶叶生产和茶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清代纪畇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言茶者莫精于(陆)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美国威廉・乌克斯1935年版《茶叶全书》:“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

该书有宋代陈师道、明万历成子年(1588)陈文烛与王寅、李维桢、鲁彭诸人序言,有张睿卿、童承叙跋语。也有的版本以唐代皮日体《茶中杂咏序》作为《茶经》序。

《煎茶水记》--唐代张又新撰

煎茶水记是品茶专著。唐代张又新撰。约成书于唐宝历元年(825),有宋刊本、宋代左圭《百川学海》本、明代华氏刊本等。一卷,约950字,专门论述茶汤与水质的关系,茶汤与器具的关系前列刘伯当所品七水,次列陆羽所品二十水,又以“显理鉴物”之态,亲身验证,细加辨析,指出山水、江水、河水、井水性质不同,对茶汤影响不同。主张煎器应洁净,煎时用文火炭炉,均为提高茶汤品质的条件.

《采茶录》--唐代温庭筠撰

采茶录是茶叶专著。约成书于唐威通元年(860),北宋时佚。南宋郑樵《通志》著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北宋王光臣等《崇文总目・小说类》等著录一卷。元末陶宗仪《说郛》和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所收不足400字,应系节录,仅存辮、嗜、易、苦、致五类六则。

《十六汤品》--唐代苏廙撰

十六汤品是品茶专著。约成书于唐光化三年(900),有明代喻政《茶书全集》本、清代陈世熙《唐人说芸》本、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凡一卷,分十六品论述茶汤品质高低。煎茶之法,以老嫩言者凡三品;注茶之法,以缓急言者凡三品;用器之品,以器类标者共五品;煎茶之薪,以燃料不同分为五品。对讨论烹茶方法颇为有益,但文字散漫,近似游戏文章。

《茶读》--唐代释皎然撰

茶读是茶叶专著。唐代释皎然撰凡一卷。明代杨慎《升庵全集》下册卷六十九:“《茶诀》今不传。”内容今不可考。

《茶述》--唐代斐汶撰

茶述是茶叶专著。原书已佚,仅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卷上存数百字,叙茶功和茶品。

《茶酒论》--唐代王敷撰

茶酒论是赋体茶著。成书时间不详。敦煌石窟遗书存六个抄卷,一说为唐贞元十九年(803)抄本,另一说为宋开宝三年(970)抄本。今人参校后收入《敦煌变文集》。以故事赋形式反映茶与酒的密切关系,将茶、酒拟人化,争论各自价值。明代邓志谟撰《茶酒争奇》即由此敷行,民间传说《茶酒仙女》(藏族)、《茶和酒》(布依族)均为其衍化。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