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部位有炎症,拖着不治会“致癌”!建议尽早治疗

忆因聊健康 2024-07-06 14:17:49

44岁的张女士,1周前发现小便色黄像浓茶水样,尤其是晨起时更浓,同时伴有食欲不佳,饭后恶心、腹胀、打嗝等症状,口服用药后,效果不佳;3天前,家人发现她的皮肤及眼白也是黄色的,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询问病史得知,张女士有慢性乙肝病史,一直口服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病情也一直比较稳定,2周前因皮肤病服用中草药,并把恩替卡韦片停掉,从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医生在了解到张女士的病情后,为其进行肝功能、血凝等检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263μmol/L;直接胆红素:179.5μmol/L;间接胆红素:83.5μmol/L;谷丙转氨酶:140U/L;谷草转氨酶:87U/L;血凝提示:凝血酶原时间28.1S;凝血酶原活动度25.1%,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属于慢性肝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需住院治疗。

入院后,张女士积极配合治疗,但其肝功重度损害,总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凝血酶活动度低于40%,重型肝炎诊断明确,凝血酶原活动度为25.1%,根据既往临床经验,存活率也只有25%,而且病情确实很严重,医生与其家属沟通后,家属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张女士,于是医生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保肝、降黄、降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等药物治疗,防止过强的免疫反应,为抢救病情延长治疗时机。

经过医患共同的努力,积极保肝治疗35天后,张女士的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完全消退,小便恢复正常,精神良好,食欲恢复至生病前水平,恶心、腹胀等症状消失,各指标逐渐恢复。

医生提醒,慢性乙肝患者切忌乱吃药,一定要遵医嘱用药,更不能自行停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停药后最快2周,慢则半年可出现病毒大量复制,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而致死。

另外,肝炎患者还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胆胰脾彩超、甲胎蛋白,以便于随时了解病情变化。

“发炎”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小病,如嗓子发炎、伤口感染、鼻炎、口腔溃疡、肺炎……这些炎症,很多人认为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不然,它可能和癌症有着莫大的关系,有时候可能会成为癌症的“帮凶”,还有可能直接成为“凶手”。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

根据炎症的持续时间及反应,大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炎症。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引起细胞不同程度增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增生可以出现不典型细胞增生,而不典型细胞增生属于癌前病变。

所以,当身体出现炎症相关症状,并确诊为炎症时,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炎症长期存在于人体中,增加患癌风险。

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区别

1. 急性炎症

起病急,持续时间短,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

急性炎症的炎症细胞通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的改变,如短时间内出现发热,病变部位红肿、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

急性炎症的治疗,一般在经过及时给予抗炎治疗后,很快就会好转。

2. 慢性炎症

多数是由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治疗效果不佳,造成疾病逐渐发展所致,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多数在6周以上,甚至长达数月或数年。

慢性炎症的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增殖性的改变。

同时,由于诱发因素持续存在,并不断损伤机体组织,常使组织损伤和修复同时存在,修复过程会有纤维组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实质细胞等增生,可能会对机体造成进一步伤害。

慢性炎症的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3个部位有炎症,拖着不治会“致癌”

1.肠炎

普通的肠炎一过性的出现并不会导致肠癌,如十二指肠炎或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等炎症性病变,一般是无癌变倾向的。

但是,反复发生的慢性肠炎、反复的便秘,再局部损伤慢性肠炎的黏膜,就会增加发生肠癌的几率。

如果是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或者是伴有腺体的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尤其是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则容易发生癌变。

而且,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比较短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更容易发生结肠癌。

一项大规模meta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癌症风险在发病10年后估计为2%;20年后为8%;30年后为18%。

另外,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克罗恩氏病,可导致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克罗恩氏病患者会伴有炎症性病变、溃疡等改变,其癌症的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要高6~20倍,而大肠的克罗恩病癌变率较正常对照组要高20倍。

因此,当患者患有肠炎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而诱发肠癌。

对于有慢性结肠炎、肠息肉,或有肠癌家族史者,应该定期检查肠镜,排查肠癌。

2.肝炎

肝炎发作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肝炎如果是由丙肝或乙肝病毒感染,或者是由于酒精性肝病造成反复的发作会导致肝硬化,其患肝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两种病毒感染长期存在,会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损伤,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显示,80%的肝癌患者都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

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在经过肝硬化阶段以后,绝大多数也会发展至肝癌。

而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损伤后的一种结构性改变,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酗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受损,进一步增加肝癌的风险。

3.胃炎

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一般急性胃炎不会导致癌变,而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癌变率低,后者癌变率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萎缩,从而使得胃部出现炎症和溃疡,最终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萎缩变薄,目前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癌前疾病,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已经属于癌前病变状态,更容易演变为胃癌。

除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外,胃息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发展为胃癌。

胃息肉多见于延性息肉,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癌变率较低,而在2厘米以上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胃溃疡经治愈后容易复发,再治愈再复发反复,易形成再生的易形增生细胞,从而易发生癌变。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11 阅读:939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