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下功利浮躁的学习环境下,很多家长都忙着把孩子送往各个课外辅导班,数学、英语、等等。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大语文”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阅读,虽然大家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可面对这样一个需要厚积薄发,润物无声的庞大工程,大家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学阶段各年级的阅读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孩子在不同阶段要达到文章配图中的阅读量。如此庞大的阅读要求,如果孩子没有在较小的年龄就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随着年龄增大和年级升高,阅读这件事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年级 每日阅读量 每学期阅读量
1-2年级 150-250字 4-6万字
3-4年级 1500-2000字 40万-50万字
5-6年级 3500-4500字 90-110万字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深入解析下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
1、正确开启孩子的阅读之门
从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阶段,亲子阅读就是最好的启蒙。家长生动的言语,绘本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图片都引领着婴幼儿慢慢爱上书本。而到了学龄前和小低年级,阅读就应从亲子阅读绘本及时过渡到带拼音的桥梁书籍,为自主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待时机成熟,孩子就应从桥梁书籍过渡到真正的章节书自主阅读。
2、有意识地构建孩子的阅读体系
在孩子建立了阅读的初级兴趣之后,家长要做的是让兴趣之光如燎原的星火般越烧越旺,越烧越广。家长每天逼着孩子看书,不如把精力放在为孩子巧妙地挑选书籍,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素材上。除阅读本身之外,鼓励孩子听书、带孩子走进博物馆、或者策划一次阅读旅行,都可以作为启迪孩子阅读相关领域书籍的有效途径。在构建孩子阅读体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阅读的维度应该尽量多样化,人文历史、科学百科、经典名著都要逐步均衡搭配。
3、细水长流地执行阅读计划
根据时间管理原则,阅读属于“不紧急但重要的项目”,这种项目往往具备极高的长期价值。但不能因为不紧急,而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可以“有空再做”。因此,每日的阅读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结束所有功课作业之后,那样阅读基本就会不了了之。通常我建议阅读可安排在晚饭前后休息的碎片时间里。这样孩子也不会觉得太累。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想要孩子热爱阅读,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亲子阅读过渡到拼音桥梁书籍最后实现自主阅读。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阅读材料的筛选和供给上,巧妙地构建孩子全面的知识体系和阅读体系。最后根据时间管理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日积月累,积跬步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