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呢,指的是一种舒服的谈话方式,帮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保护自己,指责别人,而是对事不对人,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提高沟通效率,真正解决问题。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观察出结果而不评判;感受自身情绪而不隐瞒;表达需要而不是指责抱怨;提出具体要求而不是模糊意见。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步:观察出结果而不评判,先说事实再评论
观察放在第一步,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说话要有依据。通过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而清楚的说出观察的结果。这个时候并不要求完全客观,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强调要尽量区分观察和评论,不要混为一谈。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评论。总是使用绝对化评论的父母,会经常给孩子贴一个固定标签,如懒惰、笨蛋、坏孩子等,这种行为,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和自我认知影响很大。
而且,要避免用“总是”、“从不”等绝对性的词汇。比如,孩子一次没有倒垃圾,就直接说孩子从不帮忙做家务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的太言过其实,自然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不愿对我们做出友善的回应。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来看一看观察与评论的差别:
比如,父母常对孩子说的:如果你饮食不均衡,身体就会出问题。
换一种说法,如果你只吃饭不吃菜,饮食不均衡,我会担心你的身体会出问题。
显然,后一种是观察,前一句太绝对化。
现在是不是更清楚了观察和评论了呢?简单来说,一个是客观事实,一个是基于事实的评价。要么只说事实;要么先说事实,再说评价,切忌一棒子打死,绝对化或者夸大。
非暴力沟通第二步:感受自身情绪而不隐瞒
一般来说,使用“我觉得”,“我被怎么怎么样”等词语常常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真实感受。我们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理解:
比如:我很伤心,是感受。我觉得我被抛弃了,是想法!同样的,我看到你一回家就打游戏,我很生气,是感受!我认为你只知道玩,对学习不上心,是想法。还有,我觉得你不爱我了,是想法!你不陪我逛街,我感觉被忽视了,是感受。
大家发现区别了吗?感受是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想法是自己单方面下的结论。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大部分人不太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习惯于说自己的想法。
非暴力沟通的第3步:表达需要而不是指责抱怨!
就像上面我们总爱说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就是因为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很容易去责备自己或他人,但很少从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期望来找原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怎么怎么样,是因为我的某种需要或者期待没有实现…”这种表达方式来找到自己感受的来源,化解无名火或者习惯性的指责。
非暴力沟通的第4步:表达具体的请求,而不是模糊的命令
举个例子,当我们对另一半说:你对我关心多一点,是不明确的请求。
换一种说法,我想让你在下班后开车接我回家,或者每周三晚上陪我吃饭,就是个明确的请求。
同样,我们告诉孩子说要认真写作业,是不明确的请求。
但是,告诉孩子说,在7点前把作业做完,是个明确的请求。
同样的还有,我希望你不要再加班了。
换种说法,是因为你总是加班,我觉得很孤独,所以你能早点回家陪我看个电影吗?这就是一种具体的请求。
关于非暴力沟通的4个步骤总结一下,分别是观察说结果而不评判;感受自身情绪而不隐瞒;表达需要而不是指责抱怨;提出具体要求而不是模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