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的养成,千万不能这样养娃!

蔓蔓箐萝 2019-09-23 17:32:31

不久前,杭州的孙老师在科学实验课上,指着白色的蜡烛问三年级的孩子知道不。结果,班上95%的孩子不知道白色蜡烛!一些孩子说这是塑料条。老师在讲台上划根火柴,那些胆小的孩子逃到了教室外面。

孩子不了解常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家庭教育。根据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有79.9%的父母最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兴趣发展仅占10.8%。在调查报告中,没有数据表明父母关注孩子的常识教育。相反,由于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过分地宠爱和包办,导致孩子缺乏常识和生活经验,成为了“巨婴”。

在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技能教育。最缺的是常识教育!什么是常识?常识是您应该知道的最起码的知识和信息。例如,最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救知识,自我认知,规则意识等,具有对客观世界,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转有一个基本概念认识。知道常识,可以使我们在危机时刻采取相对合理的措施,从而避免因无知而犯大错。

今天,我将与您分享德国如何进行常识教育的:

1.常识教育贯穿于日常

德国妈妈非常推崇口袋科学书《皮卡西随身百科》。孩子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了解动物、植物,了解历史和地理环境以及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德国儿童学习烹饪,学做各国特色食物,学习如何锯木头,学习使用针线和编织等等。这样既展现了一个多彩神秘而广阔的世界,而且还提醒着孩子们要注意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并学会与他人相处。

2.常识教育尽可能深入

每个常识性知识的学习都尽可能地基于儿童的认知尽可能地深入而不是浅尝即止。例如,在“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类中,不仅是在十字路口看信号灯来过斑马线,而且还要了解各种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如果孩子想骑自行车,请先让孩子知道自行车构造,骑行规则和如何骑车等。然后让他们去特定场地训练,再由交警对他们进行路考。通过测试后,他们将获得自行车牌照,就可以在道路上骑车了。

3,常识与人文密不可分

注重人文是德国儿童教育的特征。它不仅囿于常识性知识本身,还尽可能去探讨现象背后的人文历史背景。例如,每周一次的烹饪课要求孩子在了解该国的特色食品之前,先找到有关该国的特色食品的信息资料和该国家的基本情况。这样,既学习了食物的制作,又获得了多元文化教育知识。

总之,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常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识教育,尽可能深入地学习,并与人文学科相结合。没有文化不是最可怕的,没有常识是真的可怕!学会生活,是孩子一生中要学习的内容。

0 阅读:0

蔓蔓箐萝

简介:假如人生不曾相遇 我还是那个我 偶尔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