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年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纪年方式,曾先后影响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甚至于日本,至今仍然在使用年号。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成为太上天皇。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成为新天皇,随即将年号由“平成”改为“令和”。
在中国古代,帝王如果遇到“天降祥瑞”或者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会更改年号。但自明代以来,正常情况下一个皇帝一生只会使用一个年号,比如我们熟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等等。
令和年号
而对于年号的更改,新天子即位之后,一般都会等到第二年才会改元。比如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的时间是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但他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也直到第二年才改元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所以说小日子学啥都是半吊子,明仁退位,怎么着也得等到2020年才改元令和才是。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在明朝,就曾经出现了三次当年更改年号的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从建文到洪武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随着南京皇宫奉天殿内的一把大火,做了四年皇帝的朱允炆就此消失于明朝的政治舞台。而他的四叔,洪武朝的燕王、建文朝的燕庶人,则在六月十七日登基称帝,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永乐皇帝朱棣剧照
七月初一日,朱棣在南郊告祀天地之后,先是斥责朱允炆“天地所不芘,鬼神所不容”,接着又宣布了一道让人目瞪口呆的圣旨: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诸王、大臣谓朕太祖之嫡,顺天应人。天位不可以久虚,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而不获。乃俯狥舆情,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所有合行庶政,并宜兼举。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建文以来,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一月,时任皇太子朱标次子,生母侧妃吕氏。正常情况下,朱允炆是没有可能登基成为大明第二任皇帝。但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的出人意料。
朱元璋与朱允炆剧照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皇太子妃常氏去世,侧妃吕氏成为继妃,意味着朱允炆的身份由庶子变成了嫡子。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朱标嫡长子朱雄英不幸夭折,意味着朱允炆在剩余诸子中伦序最长。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由于二叔秦王朱樉不成器,意味着祖父不能用立长的名义将他立为太子。又由于三叔晋王朱棡、四叔燕王朱棣都极为优秀,意味着祖父不能用立贤的名义将其中任何一人立为太子,因为这几乎会立刻引发皇族内战。最终出身平平,又没有开国武勋支持的朱允炆脱颖而出,被祖父册立为皇太孙,成为了帝国的接班人。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朱允炆在继位之后举起了“大肆削藩”的铡刀,先后废掉了五叔周王、七叔齐王、十二叔湘王、十三叔代王以及十八叔岷王,最终逼反了四叔燕王。
朱棣靖难剧照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在篡位之后根本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因为他没有给这个侄儿上谥号和庙号。不但如此,朱棣还废去了大哥朱标兴宗的庙号,以及孝康皇帝的谥号,仍然称其为懿文皇太子。而将建文年号改成洪武,更是表示自己的皇位是从太祖皇帝这里传承而来,和朱允炆没有关系。
从景泰到天顺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一日,靖难元勋宁阳侯陈懋前往太庙,驸马都尉薛桓前往太宗朱棣长陵、仁宗朱高炽献陵、宣宗朱瞻基景陵,驸马都尉焦敬前往太祖朱元璋孝陵,向列祖列宗昭告一件事情: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如果说朱棣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是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那这里从景泰到天顺的年号变化,又有什么玄机呢?要说透这个事情,先要把时间线拉回到八年前。
明英宗御驾亲征剧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离开京师前往大同,准备和犯境的瓦剌军队展开决战。在明初的时候,皇帝亲征可谓司空见惯,太宗五伐漠北,宣宗也曾经两次巡边。因此英宗留下弟弟郕王朱祁钰在京师居守,姑父驸马都尉焦敬进行辅助,自己则效仿先祖御驾亲征去了。
八月十五日,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以英国公张辅、内阁首辅曹鼐为首的扈从文武大臣,以及二十多万京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英宗本人也成为了瓦剌人的俘虏。
消息传回京师,经过一番博弈,最终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作为补偿,英宗庶长子、年仅三岁的朱见深被册立为皇太子,其本人被尊为太上皇帝。新天子随即下诏大赦天下,并宣布改明年年号为景泰元年。
已于九月初六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遣使诣虏问安,上大兄皇帝尊号太上皇帝,徐图迎复。为政之道,必先正始,其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咸与维新。—《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一》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回到了京师,随即被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这一天恰好是土木堡之变周年祭。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将大侄子朱见深降为沂王,改立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看上去大明王朝的帝系将彻底转移。
然而上天对这位力挽狂澜的大明皇帝却着实有些薄情,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皇太子朱见济不幸夭折,年仅九岁。此后朱祁钰广开后宫,却再无子嗣诞生,朝中要求复立沂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自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朱祁钰因重病缠身,连续三天未能临朝。次日清晨,太上皇帝在一众野心家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扶持下发动政变,一举软禁了皇帝,重新夺回了皇位。当年曾在大同拒绝太上皇帝入城的定襄伯郭登为了自保,上奏请求朝廷立即改元,并且提出了理论依据:
自古人君即位,必待逾年然后改元,此以卑承尊之义也。切思皇上以尊临卑,若复纪景泰之年,何以新天下之观听?伏请建元以隆万年之统。—《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四》
明英宗复辟剧照
这套理论其实也很简单,之前的大多数皇帝都是子承父业,也就是以卑承尊,所以要在次年改元以示尊敬。皇上您是以尊临卑,怎么还能用您弟弟的年号呢?必须马上改。
从万历到泰昌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大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驾崩,享年五十八岁,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八月初一日,皇太子朱常洛在文华殿即皇帝位,同时下诏大赦天下,改明年年号为泰昌元年。
永惟皇考启佑之深慈,嗣服觐扬之匪易。有怀兢惕,若涉渊冰。尚赖文武亲贤一心一德,惟是邦家彝宪,是训是行。属兹履阼之初,宜焕维新之号,其以明年为泰昌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明光宗实录卷三》
故宫文华殿
和朱棣、朱允炆叔侄、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相比,朱翊钧、朱常洛父子相承,看上去并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意外总在不经意间来临,九月初一日,在位仅仅一个月的朱常洛突然驾崩,享年三十九岁,谥曰“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光宗”。
九月初六日,皇长子朱由校在文华殿即位,下诏大赦天下的同时,将明年年号定为了天启元年。
朕以凉德,方在幼冲。深维上天眷命之隆,祖宗付托之重。孰凭依而攸济,在典则之作求。惟兹临御之初,宜有涣颁之号,其以明年为天启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明熹宗实录卷一》
问题来了,一个月前的诏书称明年是泰昌元年,现在的诏书又说明年是天启元年,那么泰昌这个年号怎么处置呢?光宗毕竟也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总不能在史书中抹去他的痕迹。
明光宗剧照
如果直接削去泰昌年号,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光宗的合法性。如果改万历四十八年为泰昌元年,则事同建文、景泰,相当于暗讽熹宗篡位,等于直接否定了新天子的合法性。如果按八月之诏仍称次年为泰昌元年,再以下一年为天启元年,则更为不伦不类。
最终礼部侍郎孙如游召集廷臣一番商议之后,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天启。
今先帝升遐之日犹在万历庚申之年,而明岁改年之期即为天启辛酉之始。万历之后天启继之,则泰昌之号虚而无寄。然神宗之统传之先皇,而皇上之统实受之祢庙。今日之纪年既缺,异时之信史难徵。继万历而开天启者,属之谁乎?科臣李若圭、暴谦贞言今年七月以前宜仍万历之号,八月初一日先帝登极以后应称泰昌之年。臣等再参之阁部诸臣之议,符合居多。—《明光宗实录卷三》
结语:明代出现了三次当年改元,实际上情况各不相同。
朱棣发动的靖难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叛乱,所以他做皇帝就是篡位。为了掩饰自己得位不正的尴尬,朱棣不给朱允炆庙号和谥号,仅仅称他为“建文君”。又将建文年号革除,让老爹朱元璋的年号从洪武三十一年延长到了三十五年。这样一来,朱棣在次年改元永乐元年,看上去这皇位就像是太祖皇帝传给他一样。
朱祁镇发动南宫复辟,本质上是一场政变,因为他实际上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我们要知道太上皇帝的身份比皇帝要高,如果朱祁钰正常驾崩,完全可以由沂王朱见深正常继位。所以朱祁镇要当年改元,不然他就成了弟弟的儿子辈了。
至于神宗、光宗和熹宗祖孙三人之间的年号纠缠,责任全在明光宗朱常洛身上。而万历四十八年和泰昌元年,实际上是明朝唯一同时存在的年号。因为无论是建文四年还是景泰八年,最终都彻底变成了洪武三十五年和天顺元年。
朱允炆能上位就是因为他是朱标的儿子
同一年用万历、泰昌二个年号是无可奈何。而朱四抹去建文年号、叫门天子抹去景泰8年是掩耳盗铃。历史不可能隐藏,明神宗下诏恢复建文年号,景泰八年也存在那里改不掉。
[捂脸哭]感觉太子妃常氏的死都和吕氏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