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电影是我们精神世界的“爆米花”。本以为好莱坞大片会永远称霸,可现实却狠狠打脸。
当《美国队长4》还在靠着老盾牌“卖情怀”时,咱们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狂揽130亿人民币票房,把一众好莱坞大片远远甩在身后。
这场票房大战,可不简单,背后是文化话语权的激烈交锋,是国产动画逆天改命的高光时刻,更是文化助力商业发展的典型。

国产动画崛起,打破好莱坞票房神话
当《美国队长》系列还在试图凭借经典的盾牌形象和怀旧情怀,在全球观众口袋里继续圈粉捞金时,咱们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全球票房市场。
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130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17亿,这一数字直接将《哪吒之魔童闹海》送上了全球影史票房前九名的宝座。曾经那些被视为好莱坞票房保障的大片,如《头脑特工队2》《复仇者联盟2》等,都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只能望其项背。

《哪吒之魔童闹海》
这场票房大战,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是国产动画多年来厚积薄发的一次集中爆发,是无数动画人用汗水与梦想浇灌出的胜利之花。
这意味着国产动画不再是好莱坞电影的陪衬,不再是只能在小众范围内传播的边缘艺术,而是真正实现了逆天改命。
中国神话IP,当下已然觉醒,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向好莱坞长期占据的影视霸权发起了冲击。从这个成绩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试图通过电影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逐渐失去了效力。

商业巨擘维克托・布特的传奇人生
在遥远的1968年,苏联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日后在商业和国际舞台上掀起波澜的人物——维克托・布特。
他的早年生活和无数普通青年一样,按部就班地上学、当兵。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语言天赋,在当兵期间成功考入军事外语学院。
在那三年的学习时光里,他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乌兹别克语、汉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凭借这一特长,他在军队中谋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看似美好的人生轨迹正在缓缓展开。
命运却在此时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刚毕业,苏联解体的风暴席卷而来,他所在的部队无奈解散,布特被迫失业,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但他没有被命运打倒,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敏锐地发现了非洲物资匮乏这一商机。于是,他和朋友果断创办外贸公司,将电视机、空调等在当时非洲稀缺的物资空运到非洲售卖。凭借着敢闯敢拼的精神,他成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后,他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和卓越的社交技巧,在上流社会中站稳了脚跟。他买下退役运输机,成立了赛斯航空,还将公司搬到了阿联酋,业务版图不断扩张。不仅如此,他还涉足剑兰(花朵)生意,将非洲的剑兰空运到阿拉斯加高价售卖,财富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
1995年,阿富汗文具需求剧增,当地组织找到布特,希望他提供物流支持。此时的布特已经在运输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果断与好友合作,承接下了这笔订单。这笔订单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成为他在国际物流领域的重大突破。
此后,他的运输网络不断扩大,覆盖了32个国家的11场重要项目,甚至还为某些国际组织提供物流服务。布特的成功却也引来了美国的嫉妒与警惕。

美国的阴谋与布特的牢狱之灾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事和经济强国,在各个领域都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在军事方面,其一年的军费开支高达778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40%。
在运输领域,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物资运输,美国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布特的运输帝国不断发展壮大,无疑分走了美国在国际物流市场的一杯羹,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
于是,美国情报局以违反武器禁运条例为由,对布特展开了调查。在巨大的压力下,布特不得不卖掉部分公司股权回到莫斯科。由于俄罗斯不允许引渡本国公民,他暂时获得了安全。
但美国并没有就此放弃,2008年,美国特工假扮哥伦比亚叛军,精心设下陷阱,诱使布特前往曼谷,然后将其抓捕。2010年,布特被引渡到美国,被莫须有地指控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和杀害美国公民,最终被判处了14年监禁。

被莫须有地指控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就特别擅长利用舆论发动战争经济,通过电影等文化产品美化自己,抹黑其他国家。
电影《战争之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似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电影,实际上背后隐藏着美国的舆论手段,将美国的负面形象通过艺术加工转嫁到其他国家身上。

《战争之王》
而布特,这位商业领域的传奇人物,就成为了美国舆论战的牺牲品,莫名背上了一口大黑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制作的《逃离坎大哈》,这部影视作品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布特在国际物流领域的智慧与勇气,对他的商业生涯进行了客观描绘,展现了布特在商业领域的正面形象和成就。
如今,维克托・布特先生已回到俄罗斯,他涉足慈善事业与艺术领域,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他曾坦言,中国文化的智慧为他的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自己的很多商业妙思正是出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像“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等策略都被他巧妙地运用到商业运作中。
布特先生的经历堪称传奇,他不仅是商业领域的巨擘,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电影与现实交织,文化与利益碰撞。国产动画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而维克托・布特的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博弈的复杂与残酷。
未来,又会有怎样的精彩故事在影坛和商业舞台上上演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财富论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