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类的忠诚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会用丰富的行为进行种内交流。其中,有些行为颇为怪异,明显不符合人类的社交规范。比如:当两只狗子相遇时,“先闻屁股”似乎成了打招呼的固定习惯,但这并不代表有意冒犯对方。
在动物的世界,闻屁股很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猫、虎、豹、猪、羊、大象、马等动物都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研究表明,“闻屁股”的动作就像人类交换名片一样,能帮助动物迅速获取同类的生理信息,便于了解异性的发情状态,这对于动物的交配、繁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狗狗在交配前,为什么会有闻屁股的习惯?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狗狗的嗅觉系统。狗的嗅觉能力异常发达,鼻腔中分布有多达1.5~2亿个嗅觉受体,而人类只有500万个。在信息处理方面,狗30%的大脑质量用于识别复杂的气味,而人类只有5%的大脑质量用于嗅探体验,两者的嗅觉水平千差万别。
“嗅”对狗而言有两种含义,因为每只狗都有两种嗅觉器官,一种是由嗅觉上皮细胞构成的鼻腔,主要由嗅细胞、杯状细胞、支持细胞构成;另一种则是位于鼻腔和口腔之间的犁鼻器(VNO),可以简单理解成连接鼻口的狭窄通道,通道内遍布嗅觉感受器,并通过608根神经束连接大脑和嗅叶。
动物的犁鼻器结构(上图中的蓝色管状物)
犁鼻器又叫雅各布森器官(Jacobson's Organ),是一套相对独立的化学感受系统,也是狗狗识别信息素的主要器官。当一只狗的头部靠近其他同类的屁股时,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感知信息素。
这是因为动物的臀部有发达的皮脂腺、顶泌腺、肛门腺等腺体,雌性动物的外生殖器也在尾部,腺体的分泌物就是向外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狗狗的尾部附近,化学信号分子的浓度最高,也更容易被其他同伴感知。
在发情期间,母狗生殖系统产生的激素和分泌物增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等信息素含量升高,对雄性有很强的吸引力,可导致后者迅速进入性兴奋状态。此外,狗狗通过闻屁股还能了解到对方的性别、目前是否处于发情状态、近期是否分娩或怀孕等可配信息。
除了发情状态的鉴定,闻屁股的行为还是狗狗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个体识别。科学研究发现,狗的肛门腺能分泌独特的液体,内部的信息素反映出了包括饮食、健康等在内的多种信息。凭借发达的嗅觉系统,狗具备强大的气味识别和记忆能力,既能认出曾经的玩伴,也能辨出多年未见的主人。
第二,有利于确定支配地位。按照狗狗的社交规则,占主导地位的狗一般会第一个嗅探对方的屁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狗通常站着不动,以示服从。通过识别信息素,双方能判断彼此的威胁性,并据此做出反应:发动攻击或者默许接纳。
裂唇嗅反应:动物界广泛存在的嗅探行为想必大家应该已经明白,在狗狗的世界中,闻屁股并不是素质低下的体现,而是社交高手的必备素养。除了犬科动物,自然界几乎所有的猫科动物和有蹄类动物也有类似的现象,最典型的行为就是裂唇嗅反应,也就是著名的弗莱曼反应(Flehmen Response)。
裂唇嗅反应是指动物的上唇向后翻起,露出门牙,吸气时保持鼻孔闭合并维持数秒的行为。研究发现,大多数动物的犁鼻器都不在鼻孔内,而在上颚和鼻腔之间,管道的开口位于口腔内部。因此,动物需要打开上下颌才能更好地捕获信号分子,而闭合鼻孔则避免了其他气味的影响。
从功能上看,裂唇嗅反应有助于将信息素集中到口腔上方的犁鼻器内,大大提高了动物的信息接收效率。
那么,裂唇嗅反应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能帮助动物高效识别异性的生殖状态。雄性动物通过裂唇嗅反应嗅探雌性动物的尿液或生殖器分泌物,并根据信息素的种类掌握生殖状态。
例如,K.P. Bland等学者曾以绵羊为观察对象,发现公羊的裂唇嗅反应大多发生在母羊排尿后,动作的持续时间为1~34秒不等。另一种情况发生在公羊嗅探母羊的生殖器时,但这种情况下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8秒。
研究者据此推测:裂唇嗅反应是公羊确认母羊生殖状态的嗅觉机制,持续时间因嗅探的样本而异,尿液或分泌物中的信息素均来自于母羊的生殖系统。
其次,有利于加强动物的亲子关系。有现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母马表现出裂唇嗅的频率逐渐降低,但在分娩后的几个小时会再次出现高峰频率。幼崽在幼年期也表现出高频率的嗅探行为,这有利于加强母马和幼崽的联系。
最后,对物种的生存竞争也大有裨益。一方面,野生动物通过裂唇嗅反应了解周围是否存在同类的威胁,并通过领地标识信号(尿液、分泌物等)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以便及时规避;另一方面,发情期的嗅探行为有助于主动搜寻合适的异性,提高了个体配对、种群繁衍的成功率。
所以,看似怪异的行为,有可能是动物安身立命的关键,背后蕴藏着高深的生存之道!
人类女性也能产生信息素吗?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性信息素已经得到科学证实,这种信息素在人类中究竟存不存在?目前,这一问题仍是未解之谜。尽管大量的研究都存暗示了人类性信息素存在的可能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科学团队能真正分离出微量的样品。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的性信息素和动物一样,本质上都是化学信号分子。但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类高度依赖视觉获取外界信息,弱化了嗅觉功能,气味在社交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养成了不定期洗澡、清洁卫生的习惯,减轻了自身的体味,再加上各种香水、化妆品的作用,导致人类的信息素十分隐蔽,几乎不可察觉。
有意思的是,犁鼻器是信息素的直接受体器官,人类的新生胎儿就具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鼻腔深部的犁鼻器逐渐缩小退化,最终消失殆尽,不留痕迹。
科学家曾对564名成年人的尸体进行过解剖调查,发现有70%的成年人都不具有犁鼻器的结构,剩下30%的人群,犁鼻器的结构与功能也都高度退化,不具备嗅探信息素的实质功能。
这似乎暗示着人类和动物一样,曾经也具备嗅探信息素的能力,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祖先发明了语言和工具,逐渐上升到了食物链的顶端,并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配结构,久而久之就不再需要犁鼻器的帮助。
不可否认,人类是自然界中特殊的存在,不像其他动物一样存在固定的发情期,也不能直接感知信息素的存在。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有很多的谜团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