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惨的皇子,囚禁深宫五十年,出来后连牛马都不认识

西楼说史 2021-05-17 21:56:21

昨天我们讲到一生大起大落,坎坷曲折的明英宗在临终前大彻大悟,领悟了生命的真谛,他终于顿悟了,毅然决然下令废除了延续了四代皇帝的殉葬制度,赢得了后世史家的高度赞誉。

其实在此之前,英宗还干了一件难能可贵的善事,可能是由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是什么事儿呢?

确实是一件小事,皇帝于百忙之中,下旨释放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关押在中都凤阳广安宫整整五十五年了。

按说释放囚犯这事儿应该是司法部门,刑部、大理寺或者都察院的分内之事,轮不到皇帝亲自插手过问。

可英宗偏偏就亲自过问并释放了这个人犯,为此他还特地开会征求阁臣们的意见。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犯居然惊动了皇帝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特赦呢?

这个人算起来还是英宗的远房皇叔,和他父亲宣宗是堂兄弟关系。这来头可太大了,他叫朱文圭,也是老朱家的人。

朱文圭曾经也是锦衣玉食,天潢贵胄,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爷爷懿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朱标一脉的嫡系传人。

如此根正苗红的大明皇室亲藩又为何会沦落为囚犯呢?

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得从朱文圭的爷爷懿文太子朱标说起。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早早就立为太子,成为国之储君,朱元璋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太子身上,一门心思要培养他当一个好皇帝。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居然没有当皇帝的命,于洪武二十五年猝死了。这个噩耗对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三年后他的次子秦王,三子晋王也相继去世。国不可一日无储君,摆在朱元璋面前有两条路:

一,按顺序,立活着的四子燕王朱棣为太子,这样也符合程序,毕竟朱棣能文能武,朱元璋也非常喜欢他,可如果立朱棣为太子,就表明他亲手废掉了自己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二,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立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彻底断绝那帮藩王的非分之想。

最终朱元璋顽固地选择了后者,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长子朱雄英夭折)。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

第二年,建文帝就听取了谋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迫不及待地推行削藩政策。第一个拿下的藩王就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

这不明摆着就是敲山震虎嘛,朱棣就是再傻也看明白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经过一番暗中操作,朱棣在北平打出了“靖难”的旗号,要带兵到南京去“清君侧”,杀掉蛊惑圣心的奸臣小人。

这场被史称为“靖难之役”的明朝皇室内战又被称为“叔侄大战”,皇叔朱棣借诛杀奸臣的借口,发兵南下要抢夺侄儿的皇位。

两军在淮河沿岸对峙多日,后来朱棣接到南京太监密报,这才铤而走险带领主力孤军深入直奔南京而去。

镇守南京金川门的谷王开门迎降,燕军进入南京,皇宫中起火,建文帝的马皇后自焚,建文帝和长子朱文奎下落不明。

燕王朱棣在宫中搜到了建文帝年仅两岁的次子朱文圭,下令将他软禁在中都凤阳的广安宫里,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一直到朱棣的重孙子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复辟后,朱文圭还关在中都凤阳。

当年送往凤阳时,朱文圭还是个两岁的幼儿,如今转瞬之间他已经是一个五十七岁的老头了。

一辈子就这样在高墙铁窗中度过,想想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战败被俘,后来辗转回到北京,又被软禁在南宫里几年,好不容易熬到夺门之变,英宗再次登基,梅开二度。

第二次登基后不久,英宗突然想起了凤阳高墙里被称为“建庶人”的朱文圭,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有了释放他的念头。

英宗为什么突然会想到千里之外铁窗里的朱文圭呢?我觉得这事儿还真得感谢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受的一连串罪,他也当过阶下囚、俘虏,他也被关进小黑屋里七年多,他也曾眼巴巴的渴望自由自在。

所有的这一切都令英宗感同身受,看到了他仿佛就看到了当初狼狈不堪的自己。

也许是出于这些考虑,英宗召集大臣征求释放建庶人的意见。许多人都坚决反对,甚至主张不但不能释放,反而要更加严格看管。

内阁会议上,大学士李贤举双手赞成英宗的想法,称此乃尧舜之心也。

英宗最终拍板释放朱文圭,派人向太后通报,又派太监牛玉前往凤阳释放朱友圭,听其在凤阳安家,谈恋爱结婚也不干涉,并赐给他奴仆、婢女几十人,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恭喜,你自由了。

朱文圭被软禁了五十五年,进去时是一个幼儿,出来变成了一个老头,一个人能有几个五十五年呢?

出狱后的朱文圭跟傻子没区别,不认识字,甚至连牛马都不认识。五十七岁的朱文圭出狱后不久便去世了。

天顺三年(1459年)有官员上奏建议将朱文圭的后代重新监视居住,被英宗驳回,不同意。

成化年间,朱文圭的后人缺少衣物,明宪宗听说后马上指示户部立即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由此可见朱文圭虽然死了,但他应该留下了子孙,并一直在凤阳繁衍生息了下来。

到了南明时期,朝廷追封朱文圭为润怀王,终于给了他一个迟到二百年的名分。

燕王朱棣靠造反抢到皇位,为了杜绝别的王爷学习他的先进经验,他一上台就加大了对藩王宗室的监控打压力度,不但没收了藩王的兵权和财权,甚至规定藩王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没有皇帝召见不得私自进京,两位藩王不得私自会面,甚至藩王出城打猎都得需要当地衙门的批准才行……

这种神经质一般的高压控制,与其说是监控一帮藩王,不如说是折磨一群带王冠的囚犯。

这种高压严控有没有用?当然有,自朱棣以后,明朝就再没有藩王发动政变成功过,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甚至到了明朝末年,即便到了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皇帝对藩王依旧是严防死守,不敢掉以轻心。

天下大乱,流民四起,饿殍遍野,生灵涂炭,不要紧,这些都和你们藩王没有关系,你们不要添乱就行了。

不久,来自北方的敌军包围北京城,万分危急之时,有个藩王看不下去了,私自招募了一支军队,紧急开赴京城救驾,结果却被愤怒的皇帝直接投入死牢,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咱们明天就来聊聊老朱家神奇的家规,防自己人比防外人更靠谱。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