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临朝四年后终于恋恋不舍地将权力还给贺傉,贺傉因为是通过政变上台,所以人心多有不服,为了安全起见,贺傉决定换个老巢。
他选择东木根山(今内蒙古兴和县元山子)筑城,将王庭迁到那里。第二年贺傉病死,弟弟纥那即位。石勒闻讯马上出兵打劫,这就很不厚道了,古代规矩“礼不伐丧”,人家家里死了人,敌国一般都会派人去吊唁,最差也要发封唁电,很少有趁机落井下石出兵攻打。
这场大战,纥那吃了败仗,率众退往大宁(今河北张家口南)。此时平文帝郁律的儿子翳槐身负杀父之仇,夺国之恨,避难于舅家贺兰部。纥那听说贺兰部窝藏翳槐,便责令贺兰部交出翳槐,贺兰部置之不理。纥那大怒,不顾刚刚打了败仗的颓势,联合宇文部攻打贺兰部,结果宇文部这猪队友不给力,一触即溃,纥那只得退回大宁做困兽之斗。
明眼人都不难看出纥那已经大势已去,诸部大人纷纷投向贺兰部,一致推举翳槐为新国主,后来北魏追尊翳槐为烈帝。
墙倒众人推的纥那计无所出,只得逃入宇文部避难。
现在高兴未免太急了,围绕王位之争纥那和翳槐进行了几轮激烈争夺,反反复复,你来我往,令人眼花缭乱。翳槐后来杀害忠臣,引发诸部不满,纥那趁机回国驱逐翳槐,夺回了王位。
翳槐逃到襄国(今河北邢台)投奔了石虎,石虎派军护送翳槐回国争位,诸部大人又望风归附,真正诠释了墙头草的含义,再度失位的纥那只得逃入了慕容部。
至此,翳槐再胜一局,不过纥那不可能翻本了,因为一年后翳槐就病死了,传位于弟弟什翼犍。临死前立下遗嘱,立弟弟什翼犍为国主,而此时什翼犍尚在襄国做人质,并不在床前。诸部大人私下商议,认为什翼犍远在襄国,此去路途遥远,只怕不能及时赶回,为防夜长梦多,不如拥立身在王庭的翳槐四弟拓跋孤尽快稳定局势。
谁知拓跋孤坚决推辞,他说我二兄居长,理应即位,何况有先王遗诏在此,我岂敢僭越大位呢。
随后拓跋孤亲自前往襄国替换二哥什翼犍为人质,让其回国即位。拓跋孤的深明大义感动了石虎,便放兄弟二人一起回国。什翼犍回国后于当年十一月即代王位于繁峙(今山西浑源县)之北,改元建国元年(338年),迈出了拓跋部政权汉化的关键一步。
建国也是拓跋部南迁后使用的第一个汉化年号,什翼犍在襄国多年,耳濡目染学习了大量的汉文化,现在他便将以前学到的汉文化尽数运用到建国方针中,招揽汉人为官,仿效晋朝制定律法,初步建立起一套国家机构,此时的代国终于有了一点国家的雏形。
建国三年(340年)春,什翼犍再次迁都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此后什翼犍连年和匈奴铁弗部激战,匈奴人时降时叛,在拓跋部的一再打击下他们纷纷南下投奔前秦氐人苻坚。
志得意满的什翼犍以为已经彻底打败了一切对手,殊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从天而降,新兴的代国也将接受草创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大司马符洛领兵二十万并纠结朱彤、张?、邓羌诸部闪击代国,大军屯兵石子岭,代国南部大人力战不敌,全军覆没。
消息传来,代国盛乐王庭一片哗然,都慌了神儿。
此次前秦大军压境,来势汹汹,大有一举荡平代北的架势,连破白部、独孤部、南部等多路劲旅,直奔盛乐王庭而来。而此时的什翼犍已经重病缠身,根本无力出战,只得暂避锋芒,下令部众退往阴山以北①。
符洛大军横扫代北,摧毁了新生的代国政权,拓跋残部远窜漠北,符洛也不敢深入大漠追击,只好驻军君子津密切关注漠北拓跋部的动向。
逃到漠北的什翼犍还没喘口气便不得不再次逃往,因为草原上的高车部落不欢迎他们,群起攻击,什翼犍疲于奔命,只得退回漠南云中,幸好此时符洛大军稍稍退却,给了什翼犍一丝喘息之机。
祸起萧墙
祸不单行,拓跋部还没摆脱外患,就又迎来了一场内乱。当初什翼犍因为四弟拓跋孤坚决退让王位而心存感激,便分给拓跋孤一半的土地,兄弟共治。等到拓跋孤死后,他的儿子拓跋斤因为没能继承父亲的地位而心生怨恨,欲伺机叛乱。
造反这种事一个人干肯定没戏,得找同伙,拓跋斤找来找去,最后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残忍愚蠢的人,又笨又傻,还残暴不仁②,这种人最容易被人当枪使。
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什翼犍的庶长子寔君。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斤找到了寔君闭门长谈。
寔君面无表情,狐疑地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
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我为什么要和你合作?
斤不紧不慢地说:大王病重,想来撑不过几天了,我听说大王打算传位给慕容王后生的儿子,又担心你这个庶出的儿子会造反,故而想先杀掉你以绝后患。
寔君大惊失色:你休要骗我!
斤笑道:这几天王子们每天夜里披甲执锐,环列于外,你的住处早已被包围,他们——随时会冲进来取你性命!
斤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又说:王子若不信,就请自己看看窗外。
寔君走近一看,只见外面暗处隐隐约约人影晃动,刀枪林立,果然有埋伏!
寔君一拍斤肩膀:你果然没有骗我,既然他们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
当夜,寔君带领部下突然杀出,诸位王子尽数遇害,杀红了眼的寔君挥刀杀入大帐,手刃老爹什翼犍,诸位王子的家眷及宫人闻变慌忙逃到不远处的符洛大营求救。
符洛立即出兵平叛,捎带手荡平拓跋部,元凶寔君和斤都被生擒活捉。
远在长安的苻坚闻变,把拓跋部的使臣燕凤叫去了解情况。燕凤如实相告,苻坚听说一代枭雄什翼犍居然死于儿子之手,不禁勃然大怒:此乃天下最大的恶事!
盛怒之下,命将二人押赴长安西市车裂而死,告诫世人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下场。
这场看似一清二楚的政变却在史书里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记载,什翼犍的下落居然成了一桩谜案。上面的故事经过是《魏书》的说法,明确说明什翼犍死于政变,代国也被符洛大军灭亡,然而令人感到诡异地是在同时期的《晋书》、《宋书》、《南齐书》中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说法——什翼犍没有死,而是被活捉押回长安③。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谁在说谎?
众所周知,魏收撰写的《魏书》史学形象不佳,书中谬误避讳之处甚多,这个问题深究起来非常复杂。
《魏书》的史料来源主要是北魏国史,而受北魏初年著名的“国史之狱”④事件影响,北魏史官对编写国史讳莫如深,他们吸取崔浩的教训,将国史中那些拓跋氏早期不便于公开的秘闻和丑闻一概删除⑤,等到魏收修史时又照抄原文,没有甄别⑥。
如此一来,拓跋氏早期的国史便成了一笔糊涂仗,真真假假,迷雾重重,好在经过校对各种史书,我们大致可以还原那场政变前后的真相。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到事发现场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