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超诣】意不着相,心不住法,遨游于无垠之境

书画艺术之窗 2022-10-18 14:56:43

二十一、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超诣讲的是超越,而超越又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在一般性超越的基础之上又有着更高也更重要的对于自我的超越,也可称之为极限性超越。相对于一般性超越的幅度,极限性超越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它的超越对象不再是他人而是自己。

形容讲的是道可知可见的一面,但道广大精微,深不可测,显然还有其不可知不可见的一面。或者说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一定时间阶段内,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被人们所认知的,而艺术与其说是对于已知的表达不如说是对于未知的探索,这种探索的过程对于个体来说便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

从精神认知的层面来看,一切成形的可被纳入理性范畴的精神认知便成了一种可以被人们掌握和使用的知识,便由原来变化莫测的“道”成为了一种工具性的“器”,这种实用性的增强必然会导致艺术性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一个优秀的画家,他的已经成熟成形的精神认知虽然可能远超他人,但这种已经成为“器”的知识对于其自身来说却已是陈旧之物,只是不为他人所知、尚未为他人所及而已,但陈旧的知识如何能产生创新性的作品呢?就像这位画家的原创作品自然是有创新性在其中的,但如果他要再复制一副,则此时起主要作用的便是已有的实用性知识而不再有创新性。

从技法层面来看,如果创作者发现了某种技法并谙熟止步于这种风格,久惯而成甜熟,其对于创作的各个环节了然于胸,对每个细节,每一笔的处理都是预先设定而明确的,那么这样的作品必然是韵味不足的,因为既然是明确的便是可以被把握和到达的,便是可以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摹仿直至超越的。

所以艺术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保持生命力,而自我超越便是超越已知进入未知,意不着相,心不住法,遨游于无垠之境,至其难至,止于不止。这是对精神的更新,是对旧我的否定,是涅槃后的重生,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作品也往往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自我超越之中。

因为一个人在大众已知范围的学习成长一般是渐进性的,但当他触及到人所罕至的未知之境,甚至能化部分未知为已知,其成长进步则可能是飞跃性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2 阅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