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未改名字,还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1584个成语在此诞生。
这个底蕴深厚的古城,孕育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美食,深受当地人认可,外地人来邯郸一定不要错过。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永年驴肉堪称一绝,清朝时就已远近闻名,如今在永年有很多吃驴肉的好去处,最负盛名的当属老字号马连昇。永年驴肉选用当地新鲜驴肉为主料,配以多年老汤,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还可以把驴肉剁成肉末,加入肉汤和多种香料调味,灌入肠衣中,下锅煮熟,再用锯末熏制上色,便是驴肉香肠,吃起来风味独特。

除了驴肉,永年的酥鱼也同样出名,是邯郸重要的美食名片,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还曾入选宫廷贡品。广府镇古时水域面积宽广,水产众多,当地人把吃不完的小鱼先过油炸,再放到砂锅中文火慢炖而成。做好的酥鱼,色泽红棕,鱼身完整,鱼骨变得酥软,连肉带骨都能食用,老人孩子都可以放心吃。

大锅菜是河北人的乡愁,每个地方的做法都略有不同,但不是所有的大锅菜都叫魏县大锅菜。魏县大锅菜的食材非常丰富,把五花肉、豆腐、粉条、白菜、海带、丸子、皮渣等各种荤素食材,满满的熬上一锅,猪肉肥而不腻,豆腐、粉条、白菜软糯柔韧,丸子、皮渣吸满了汤汁,再配上两个大馒头,绝对是家的味道。

驴肉卷饼是武安的传统美食,将醇香的驴肉与软韧的薄饼完美结合,深受当地人喜欢。驴肉的制作很考究,驴肉是用加了20多种香料的老汤卤制酥烂,油饼是用柔软的面团,分成剂子,擀成薄饼,放入鏊子上烙制而成,驴肉切碎后,配上小葱,用薄饼卷起来,吃着满口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豆沫是邯郸人最爱吃的早餐之一,吃上一碗,元气满满一整天。豆沫相传源于商朝,已有3000多年历史。豆沫的做法非常特殊,以小米、黄豆、花生、芝麻为原料,先要把小米、黄豆磨成粉状,先放入锅中煮至浓稠,再放入花生碎、芝麻、芝麻盐等熬煮而成。做好的豆沫,清香四溢,口感丰富。

彭城三下锅是峰峰矿区的特色烩菜,源于唐宋时期,是当地婚丧嫁娶、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菜品。彭城三下锅的用料很讲究,分为三荤三素,三荤通常为炖肉、酥肉、丸子,三素为皮渣、豆腐、土豆,六种食材巧妙组合,烩制一锅。做好的三下锅,荤素搭配,食材相互交融,味道醇厚,就着馒头和米饭吃都很地道。

二毛烧鸡是大名县的传统美食,始创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二毛烧鸡,选用当地优质的柴鸡,先把鲜鸡处理干净,再摆放造型,放入用十余种香料熬制的陈年老汤精心烹制而成。做好的二毛烧鸡,色泽鲜亮,造型美观,肉质清香鲜嫩,可轻松脱骨,吃起来回味悠长!

皮渣,俗称“粉疙瘩”,是磁县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无论是炒菜、蒸菜,还是做烩菜,都非常美味。皮渣的制作并不复杂,选用红薯粉条为主料,煮至断生,再按比例混入红薯淀粉,放入花椒粉、食盐、香油等香料,搅拌均匀,上锅蒸制而成。做好的皮渣,口感筋道,香味浓郁,吃一次就难忘。

拽面是武安妇孺皆知的特色面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拽面的面条制作很关键,要用优质小麦粉加入食盐、清水,先搅成面絮,再揉成面团,充分醒面,然后耐心反复绕面,增加筋性,再擀成面片,切成宽面片,抻拉成面条,下锅煮熟,再配上猪肉臊子或素臊子。吃起来,面条爽滑劲道,卤汁鲜香浓郁,让人吃得幸福满满。

南沿村拉面源于丛台区南沿村镇,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深受大众喜爱,在邯郸有多达数百家南沿村拉面馆。南沿村拉面与兰州拉面略有区别,以优质小麦粉为主料,加入食盐、碱面和面,经过反复绕面、拉抻,制成粗细均匀的面条,臊子是用当地牛羊肉、豆瓣酱以及多种香料炒制而成,吃起来酱味十足,爽滑劲道,色香味俱佳。
您吃过几种呢?
声明: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