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史书中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战国时代,朝鲜曾经短暂归属燕国管辖,为了更好的经营这片土地,燕国在朝鲜派遣官吏、修筑城塞。
但随着中原形势的变化,燕国灭亡,朝鲜被秦掌控。
后来汉朝建立,朝鲜归属燕王管辖。
后燕王卢绾反叛,逃入匈奴,朝鲜就成了无主之地。
此时燕国有一个叫卫满的人,趁乱聚集起千余人,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击败了朝鲜的各路势力,成为了新一代的朝鲜王。
吕后时期,卫满向大汉称臣,自己朝鲜王的地位也算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等到汉武帝时期,朝鲜王位已经传到了卫满的孙子卫右渠手里。
这个卫右渠是非常有野心的一个人,他经常跑到辽东引诱汉人去朝鲜,而且也从来不去长安朝见天子。
汉朝的庙堂发现朝鲜隐隐有控制不住的迹象,就想去敲打一下朝鲜。
元封二年,汉武帝派使者涉何前去朝鲜出使,但朝鲜王卫右渠来了一招铁将军把门,找各种理由,就是不见涉何。
涉何也是暴脾气,吃了个闭门羹,就想着找补回来。
于是涉何就说:“既然朝鲜王不愿见我,我就回去吧!”
朝鲜王一听涉何要回去,高兴不已,就派了一名将军送涉何走。
走到大汉与朝鲜的边境时,涉何突然袭击,直接把来送行的朝鲜将军给杀了,然后连忙渡河回到大汉。
汉武帝听说涉何有如此胆略,没有给大汉丢人,当即封涉何为都尉,镇守辽东。
朝鲜这边见自己的将军被杀,心想如果这样还一声不吭的话,那岂不是太丢人了?
于是朝鲜王派兵袭击辽东,专门去找涉何,找到涉何之后把涉何给杀了,算是报了此仇。
但是这在汉武帝眼里就是侵略。
汉武帝当即下令,让楼船将军杨仆率军,从齐国横渡渤海,进攻朝鲜;将军荀彘率步兵从辽东出发,水陆两军讨伐朝鲜。
进攻朝鲜见汉军来势汹汹,朝鲜王卫右渠也尽发国内精兵,要与汉军誓死搏斗。
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的七千水军先至,登陆之后,遭遇了朝鲜军队的伏击,第一战就大败。
这一战杨仆败的非常惨,逃入朝鲜的大山中藏匿了十几天,才将四散而逃的残部聚拢起来。
杨仆的水军大败,荀彘的辽东军团更惨,在鸭绿江边连败两场,连鸭绿江都没过去。
前线作战不利,汉武帝就派卫山为使者,前去与朝鲜王谈判。
这里的逻辑有点意思啊,我来解释一下。
一般来讲,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拿不到。
但是这次不一样,毕竟汉朝是一个大国,朝鲜是一个小国,此次汉军作战失利只是暂时的,杨仆的七千水军加上荀彘的辽东兵团,满打满算也就几万人,如果真是惹怒了长安的那位汉武帝,招致汉朝几十万大军,朝鲜怕是会被打得渣都不剩。
于是,依仗这点,汉武帝想招降朝鲜,而朝鲜这边,也想趁着眼下打了几场胜仗,还有谈判的资本,就接受了谈判。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卫山来到了朝鲜,一番交涉下来,朝鲜王同意投降。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朝鲜王派朝鲜太子带着五千匹马、粮草跟着卫山去投降。
但是,朝鲜王害怕卫山再像之前的涉何一样半路杀了太子,就派出一万多人马,全副武装跟着太子去受降。
到了鸭绿江边,荀彘越想越不对劲,自古以来,哪有带着全副武装的一万军队前来投降的啊!
于是荀彘就对朝鲜太子说:“既然你们已经投降了,就让你的人全部放下武器!”
朝鲜太子也觉得不对劲,马上就到地方了,你让我放下武器?万一你们动手杀了我咋办?
思前想后,朝鲜太子还是信不过汉军,直接不过江,带着军队又回去了。
既然不想投降,那就继续打吧。
于是汉武帝从燕地、代地征兵,给荀彘增兵。
荀彘军威大振,经过苦战,终于过了鸭绿江,一路打到朝鲜首都。
杨仆见援军已至,也率军从南往北打,两军在朝鲜首都城下汇合。
但是朝鲜军的抵抗非常激烈,杨仆和荀彘两路军队打了好几个月,都没能打下来。
久而久之,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
两将争功荀彘率领的辽东军团,都是从燕赵之地招募的生力军,作战勇猛,脑子里就一个念头,那就是拿下朝鲜,赐爵受封;而杨仆的军队前不久刚被朝鲜军打进山里,心里多少有点阴影,他们每天就想着赶快结束这场战争。
朝鲜方面也看出来了楼船将军杨仆军对打仗兴趣不大,于是派出使臣,想向杨仆军投降。
杨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正犹豫间,荀彘派人来和杨仆约定时间,打算一同发动对朝鲜军的总攻。
但杨仆心里还想着招降朝鲜王,这样一来不仅不用再发生流血牺牲,自己还能有大功一件,就假装答应荀彘,但是次日并未按约定进攻。
荀彘发现了猫腻,也偷偷派人去招降朝鲜王,但是朝鲜王拒绝向荀彘投降,并宣称只向杨仆投降。
这其实倒也不是朝鲜王故意挑拨离间,而仅仅是因为杨仆的名声比较大,向杨仆投降,杨仆不会不顾自己的名声,杀掉朝鲜王父子。
但在荀彘的眼里,性质就不一样了:我们兄弟们拼命死战,你却想着和他们一起商议投降的事情。
所以,荀彘也不打了。
见前线没有进展,汉武帝就让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朝鲜前线一探究竟。
公孙遂到了朝鲜,荀彘就将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诉了公孙遂,公孙遂也认为杨仆有了反心,就拿出汉武帝的符节,宣楼船将军杨仆来荀彘大营议事,谁知杨仆一来,公孙遂就下令将杨仆给绑了,将杨仆的军队全部交给荀彘带领,让荀彘继续作战,自己则回去将这里的情况告知汉武帝。
公孙遂本来以为自己是大功一件,兴冲冲到汉武帝面前邀功。
谁知汉武帝听说公孙遂将杨仆抓了,并将杨仆的军队全部交给了荀彘率领,当即大怒,杀了公孙遂。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杨仆作为主帅,同时还是汉武帝喜爱的一员猛将,你不向汉武帝禀报,就擅自抓主帅,合适吗?
不合适!
更何况,以杨仆的名气,他怎么可能谋反?
他在汉朝的爵位、财富、地位和名声,恐怕比所谓的朝鲜王还要尊贵,他又何必去谋反?
再者,杨仆想减少流血冲突,招降朝鲜王有什么不妥?倒是那个荀彘,生怕被杨仆抢去了功劳,在背后嚼舌头,然后你公孙遂就上了大当,将朝鲜王想要投降的杨仆给抓了,这岂不是断了朝鲜王的投诚之路?
如此下去,朝鲜只有死战了。
平定朝鲜果然,荀彘并不打算给朝鲜王机会,集结所有的军队对朝鲜王城发动猛攻。
朝鲜王父子虽誓死不降,但朝鲜的大臣们扛不住了,丞相路人、韩阴等人全部偷偷跑出王城,向汉军投降。
朝鲜王依然死战,最后,还是朝鲜内部的一个大臣派人杀了朝鲜王卫右渠投降。
卫右渠虽然死了,朝鲜王城却还没攻下,卫右渠的部下成己再反,依托王城继续抵抗。
最后还是荀彘让已经投降的朝鲜丞相派人告谕朝鲜臣民,将成己杀掉,才平定了朝鲜。
谁实话,这一次虽然赢了,但是赢得并不光彩,也并不轻松。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最后还是靠着朝鲜人自己内乱而胜。
再加上荀彘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出现了争功的情况,汉武帝最终将荀彘给杀了,弃市。
大名鼎鼎的楼船将军杨仆也被贬为庶人。
对于朝鲜,汉武帝也不想再有一个朝鲜王了,就将朝鲜划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从此,朝鲜不再是大汉的属国,而只是大汉的郡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