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任弼时其背后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性——陈琮英。她从童养媳到革命战士,与任弼时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他们的爱情始于包办婚姻,却成就了一段佳话。任弼时去世后,陈琮英守寡53年,独自养育9个子女。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任弼时和陈琮英
1902年,陈琮英出生在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在她还未满两岁母亲就因病离世。从此,她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虽苦,但也充满了温情。1914年,12岁的陈琮英第一次踏入了湘阴县塘家桥任氏新屋里,随后任振声带着一个10岁的男孩走到她面前,这个男孩就是任弼时,而她将成为他未来的妻子。
任振声的第一任妻子是陈琮英的姑母,姑母早逝,让任振声对陈氏家族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于是他与陈琮英的父亲定下了娃娃亲,希望这份缘分能在下一代继续延续。两个孩子虽然年幼,但感情却异常深厚。陈琮英把任弼时当作弟弟看待,疼爱有加;任弼时也对陈琮英充满了依赖和喜爱。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成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1916年任弼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要远赴长沙求学。分别之际,两个孩子泪流满面,依依不舍。陈琮英虽然未曾上学,但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于是陈琮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去长沙工作,一边照顾任弼时,一边赚钱供他上学。

陈琮英
任弼时的父母听到这个决定,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深知,这个未过门的儿媳,比亲人还要亲。陈琮英来到长沙后,进了一家袜厂做童工。她省吃俭用,把钱都省下来寄给任弼时。她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却从未抱怨过一句。每当拿到薪水,她总是只留下一点生活费,剩下的全都寄给任弼时。
任弼时也非常珍惜陈琮英的付出。他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当他不上课时,就会去看望陈琮英。见到陈琮英清瘦的身影,他总是心疼不已。他深知这些钱都是陈琮英用汗水和辛劳换来的。
1919年,“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任弼时深受“五四思想”的熏陶,投身于革命中。他结识了许多能人志士,加入了毛泽东等人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开始接触和学习共产主义思想。

任弼时
然而任弼时从未忘记过陈琮英。他深知自己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陈琮英的支持和付出。他经常给陈琮英写信,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思想心得。陈琮英虽然未曾上学,但在任弼时的熏陶下,她也逐渐接受了新思想,开始懂得革命的重要性。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不同的道路上各自努力着。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心却紧紧相连。他们知道无论未来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彼此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更稳。
1921年任弼时获得了去俄国留学的机会。启程之前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仪芳(陈琮英)读书事,乃儿为终生之谋。”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陈琮英未来的深深考量。

陈琮英和任弼时结婚照
在俄国留学期间,任弼时经常给陈琮英写信。信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也流露出对陈琮英的深深思念。然而陈琮英却看不懂这些信。她没读过书,只能求人念给她听。每次求人念信,她的心里都充满了愧疚和不安。她觉得,这是心上人寄给自己的信,却要让别人来读,实在是太别扭了。
更何况她还有自己的顾虑。任弼时现在是留洋的学生,学问越来越深,而自己却没有文化。她担心将来自己怎么配得上他呢?这种顾虑像一块石头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要强的陈琮英决定去念书。她向任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任家的全力支持。于是,她开始积极策划自己的求学之路。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她进入了职业学校,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任弼时学成归国后,被分配到了党创办的上海大学教授俄文,此后日日忙的不可开交,当时的上海,风云变幻,任弼时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还要隐藏自己的身份。为了掩护他繁忙而又危险的工作,组织批准了他与未婚妻陈琮英的结婚申请。

陈琮英和任弼时
1926年3月组织派党员王一飞将陈琮英接到了上海。3月11日,任弼时终于见到了阔别六年的未婚妻。那一刻,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4月这对从小结识、在磨难中建立深厚感情的恋人终于结婚了。
结婚后陈琮英担任了党的“秘密交通”工作,负责将任弼时写好的书信和起草的文件送给中央的领导同志。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但她却从未有过一丝畏惧。刚到上海的陈琮英,身体瘦弱,眼窝凹陷,还带有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
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人眼中,她显得土里土气。有时候走在街上,都会遭到少爷淑女的冷眼和嘲笑。但任弼时却从不嫌弃她,反而总是安慰她:“你不要怕人家嫌你土气,我们是干革命的,要学会在新的环境里工作。”
在1931年任弼时应召前往革命根据地,而他的妻子陈琮英则带着肚中的孩子留在了上海,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在临行前任弼时对妻子说,无论未来的孩子性别如何,都应命名为“远志”,以寄托他们对孩子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合照
不久后陈琮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下了女儿远志。然而,在女儿出生后不久,母女俩遭到逮捕,被囚禁于狱中。陈琮英凭借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巧妙地扮作一个文盲农妇,以智慧和勇气保护自己和女儿的安全。在无法避免审讯时,她会偷偷捏自己的孩子使其哭闹,以此干扰审讯,让敌人无法从她口中得到任何情报。历经半年牢狱之苦后,母女二人终于被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陈琮英带着女儿远志拍摄了一张照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远在革命根据地的任弼时能够见到女儿的面容。当任弼时看到这张照片时,激动的情绪使他只能重复“很好,很好”这简单的词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1933年,陈琮英与任弼时再次团聚,在湘赣苏区的艰苦环境下继续从事秘密工作,生下了儿子湘赣。由于革命的需要,不得不把尚在襁褓中的湘赣托付给了当地农民,之后这个孩子在战乱中音信全无。

任弼时
长征期间,陈琮英怀有身孕,在艰难跋涉至西北高原的阿坝时,她住在藏族同胞的家中。一次不慎从阁楼的简陋楼梯摔下,竟在楼下的羊圈中生下了女儿远征。当时的情况极为困难,陈琮英因为营养不良而无法哺乳。任弼时则用自己制作的简易钓具捕鱼,煮汤给陈琮英补充营养。尽管陈琮英坚持让任弼时吃鱼肉,他却幽默地拒绝,表示自己吃了也无济于事。
1938年至1940年间,任弼时一家在苏联莫斯科度过了一段时间,期间陈琮英又生下了女儿任远芳。归回延安后,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和教育,任远芳被寄养在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在延安的岁月里,陈琮英还生下了最小的儿子任远远。任弼时和陈琮英虽然共有九个孩子,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条件导致只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存活下来。

陈琮英
1945年,中共在延安隆重召开了“七大”,会后任弼时被选为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然而在五位书记中,年纪最轻的任弼时,身体却每况愈下。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且动脉血管严重硬化,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病情之严重,让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1950年党组织决定送任弼时前往苏联接受先进的治疗。在苏联的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和治疗,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终于在治疗结束后,他带着一丝希望回到了北京。
然而就在朝鲜战争打响的第二天,任弼时的病情突然恶化,仿佛是天意弄人。当时,任远志守在父亲的床边,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的眼睛逐渐变得浑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任弼时
那一天朱总司令也特地前来看望任弼时,他走到床头,深情地喊了两句:“弼时呀,弼时呀,我来看你了。”这熟悉的声音,仿佛有魔力一般,让昏迷了几天的任弼时猛地坐了起来,但随后又无力地倒下,再也没有醒来。那一年他才46岁,正是人生中最辉煌的年华。
任弼时的离世,让党组织和他的家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党组织对任弼时的家人给予了细心的照料,将陈琮英和孩子们安排搬进了中南海居住。在那里,他们度过了十几个春秋,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1950年,当任弼时离世时,任远远才年仅10岁。作为任家唯一的男孩,他成了母亲陈琮英全部的希望和寄托。陈琮英对儿子格外关注,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心血。而任远远也非常孝顺,他深知母亲的不易,所以总是尽力让母亲过得开心、舒心。

陈琮英
当他们搬出中南海后,任远远更是将母亲安排得妥妥当当。他细心地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不让母亲受到一点委屈。为了母亲看书写字方便,他还亲自动手设计了可控硅台灯,让母亲在夜晚也能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字。
1965年,任远志作为家中的长女参军,服役之日她特意穿回家中的军装,向母亲陈琮英展示。看到女儿身着军装,陈琮英感慨万千,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与丈夫并肩战斗的岁月,她对女儿说:“远志,看到你这样,我也曾渴望再次穿上军装。”这句话让任远志深刻感受到母亲内心对过去革命岁月的怀念和未了的夙愿。
1995年,任远远不幸患上了肺癌。当发现时,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任远远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陈琮英
任远远去世后,任远志和两个妹妹强忍着悲痛,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她们知道,弟弟是母亲感情的全部寄托,如果让母亲知道这个噩耗,她一定会无法承受。所以,当陈琮英问起儿子为什么不去看望她时,任远志她们都会编造各种理由来搪塞母亲。
“弟弟出国去了。”这是她们最常用的借口。每当母亲问起时,她们都会强装镇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心里明白:“不能告诉妈妈弟弟去世了,要是告诉她了,她早就垮了。母亲和弟弟是真正的相依为命!”就这样,她们默默地守护着这个秘密,让母亲在晚年能够过得安心、幸福。
1998年,湖南将新建一座宏伟的任弼时纪念馆。娄惠平听闻后毅然决定将家中珍藏的任弼时与陈琮英的文物和书画全部捐出,为纪念馆添砖加瓦。她四处奔波,积极协调,为纪念馆的早日落成倾注了心血。

任远远
在四代子孙的温馨陪伴下,陈琮英老人度过了晚年幸福的时光。家人们围坐一堂,聆听她讲述那些革命岁月的点点滴滴。2003年这位百岁老人,在北京平静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
她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惋惜,也为她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号。陈琮英这位跨越世纪的老人,亲眼见证了中国从封建落后走向自由先进的辉煌历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与任弼时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任远远和妻子娄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