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全国解放大势已定。在北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毛主席意外重逢了一位被认为已“牺牲”的老战友——李坚真。她的“死而复生”令毛主席惊讶不已。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毛主席
1907年,李坚真诞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村的一户贫寒农家。她的父母是辛勤的泥水匠,日以继夜地劳作,却依然难以维持家庭的生计。在那个艰难的时代,李坚真的母亲共生育了12个孩子,然而生活的重压使得他们不得不卖掉两个,又有两个不幸夭折,最终只剩下两个儿子。
而在李坚真仅八个月大的时候,她就被母亲像儿戏一样送给了别人,成为了童养媳。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小李坚真却早早地学会了承担。9岁时她就已经能够熟练地割草砍柴,12岁时她便开始协助家人进行田间劳作,到了15岁她已经能够挑起砍来的柴火,走到集市上去售卖,用所得的钱换取生活必需品如油盐和大米。
在集市上,李坚真常常能听到人们谈论海陆丰运动的新闻,这些消息让她对革命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那时的理解还相当模糊。1926年5月,李坚真的家中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省农委领导彭湃。

合照
彭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李坚真和村民们讲解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他的话语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李坚真内心深处的革命情怀。在彭湃的启发下,李坚真开始思考如何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想到了自己擅长的山歌。于是她利用田间劳作的时间,创作了一首又一首充满激情的革命山歌。这些山歌在村子里传唱,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李坚真的山歌宣传了革命思想,还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她的歌声就像春风一样,吹拂着人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革命的温暖和力量。不久李坚真决定投身革命,加入了农协,并在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李坚真(左二)
她的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得到了闽西特委领导的高度评价。领导夸赞她很会做群众工作,李坚真则谦虚地说:“我只是用山歌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由于表现优异,李坚真被调往中央苏区,并担任了长汀县县委书记,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她的到来为中央苏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以山歌为纽带,将红军战士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
1927年四·一二的发生,革命形势陡然严峻,在这危难之际,李坚真却坚定地选择了加入革命队伍。同年6月她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参与了中共丰顺县委和东江特委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
在战斗中,她负责妇女和青年工作,还曾亲自带领地方武装配合工农革命军攻打县城,并成功建立了革命政权。革命之余,李坚真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唱山歌。她通过山歌来宣传革命思想,激发人们的斗志。她的山歌富有感染力,而且成为了她宣传革命的有力武器。每次到山头开会时,她都会先和同志们唱一首山歌来吸引当地的男女老少参与讨论。

李坚真
在一次游击战中,李坚真不幸受伤,左脚中弹,被迫转移到附近亲戚家养伤。然而,这并没有打消她的革命热情。伤愈后,她立即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并在丰顺县委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丰顺县革命委员会的副委员长。
1930年的夏天,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率领红四军从江西挺进闽西,而李坚真当时正担任着汀东临时县委书记的重任。某日午后,李坚真接到组织的紧急通知,要求她立即前往汀州福音医院与张鼎丞同志碰面,进行工作汇报。她匆匆赶往医院,心中满是期待与紧张。到达后张鼎丞同志却告诉她,这次汇报的对象竟是毛主席,这让她既惊又喜。
面对自己深深敬仰的领袖,李坚真起初有些局促不安。然而毛主席的和蔼可亲与幽默话语很快打消了她的紧张情绪。当得知李坚真带领工作组深入新区开展群众工作,还积极参与下乡剿匪行动时,毛主席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微笑着称赞道:“这位女同志,你真是不简单呐!”

李坚真
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李坚真关于群众发动的情况,关心地了解群众参与会议的积极性和参会人员的构成。作为一线工作的干部,李坚真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她条理清晰地一一作答。毛主席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插话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革命的真谛。
在汇报的间隙,毛主席还特意传授给李坚真一条宝贵的经验:“一定要重视团结本地干部。他们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就像是在自家后院一样熟悉。你们外来干部虽然热情高涨,但对当地情况的了解毕竟有限。”这番话让李坚真茅塞顿开,她深刻领会到团结本地干部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洞察和处理问题。
1931年鉴于李坚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组织能力,她被任命为长汀县县委书记。面对这一重任,李坚真最初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自己难以胜任。然而在组织的坚定支持和鼓励下,她下定决心要虚心学习、勤奋工作,以不负众望。就这样,她满怀信心地走马上任了。

在长汀县委书记的岗位上,李坚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她坚持从实际出发,不依赖报表和汇报,而是深入基层、亲临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场解决。在她的带领下,长汀县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毛主席对李坚真的工作成绩赞不绝口,他曾向周恩来总理提及此事,并笑着称赞:“这位女书记确实不简单!”周总理听后也深表赞同:“我第一次进入中央苏区时,就见到了这位能干的女县委书记!”两位领袖的赞誉无疑是对李坚真工作能力的最高认可。然而她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保持着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34年秋李坚真随红军踏上了长征路。她虽然体态纤细,但精神坚韧,背负着沉重的行李,脚踏草鞋,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战士们并肩前行,共同面对那未知的挑战。

李坚真和邓振询合影
在长征的路途中,白天他们要穿越崎岖的山路,跋涉过泥泞的田野;夜晚也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因为随时都可能遭遇敌军的突袭。每一天都像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们不仅要忍受着严寒、饥饿,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种种挑战。
而李坚真,在这艰难的日子里,还肩负着照顾伤病员的重任。每当夜幕降临,她都会忙碌地穿梭在伤员之间,给予他们悉心的照料。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能找到片刻的休息,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
1935年的3月,红军来到了一条汹涌澎湃的江边。看着眼前湍急的水流,众人心中都充满了恐惧。然而李坚真却深吸一口气,与其他女战士们手挽手,勇敢地踏入了那冰冷的江水之中。江水刺骨,仿佛能够穿透骨髓,但她们依然紧紧握着彼此的手,相互扶持,直到所有人都安全上岸。

邓颖超和李坚真
在长征的途中,恶劣的天气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挑战。当他们翻越夹金山时,大雪纷飞,道路几乎被封闭。每个人都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物,艰难地前行。李坚真感到脸上的皮肤仿佛被寒风撕裂,每一次呼吸都如同刀割。但她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坚持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因为一旦停下,就可能永远无法再站起来。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一战。李坚真与队伍一起奋勇突围,耳边不断响起枪声和炮火的轰鸣。她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心中充满了悲痛,她的眼神却依然坚定,因为她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
当红军最终抵达陕北的那一刻,李坚真回首望去,这一路的艰辛、痛苦与生死别离都历历在目。她的身心已经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了自豪。因为她知道,正是这一路的坚持与奋斗,才塑造了她和无数红军战士的英勇与无畏。

李坚真(右四)
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时,李坚真与她的丈夫邓振询并肩踏上了华南的抗日战场。然而1943年8月的那场日军大扫荡,却无情地带走了邓振询的生命。这一噩耗传到中共中央时,毛主席一度误以为李坚真也同遭不幸。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李坚真心如刀绞,但她深知,悲痛不能成为前行的绊脚石。于是她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中。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李坚真在华东局担任了副书记的重要职务。在淮海战役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她负责繁琐的后勤工作,还积极组织群众,确保前线战士们的物资供应从不间断。她的辛勤付出,为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振询的牺牲对李坚真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沉沦。相反她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她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勇敢地发动对敌人的攻击,数十次战斗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毛主席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李坚真被任命为华东局妇女部部长。在她的领导下,广大妇女们积极支援华东地区的解放事业,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李坚真还在苏北淮安和山东莱阳等地主持了土地改革的试点工作。她成功创造了“淮安鹅钱乡土改经验”,这一经验在华中解放区迅速推广,成为当时土地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
1949年3月24日,李坚真作为华东妇女团的代表来到北京,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在这次大会上,她与毛主席时隔12年再次相见,这一刻无疑充满了深厚的意义。会后她返回山东,继续担任山东分局妇女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她出席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并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1977年,邓公和叶剑英莅临广东视察工作,李坚真作为东道主热情接待了他们。在深入交流中邓公提出了广东可以先行一步、率先搞改革开放的设想。李坚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机遇,她带领广东省委一班人,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

李坚真
尽管身居高位,李坚真却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原则。她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对待家人和亲友也一视同仁。有一次,她的哥哥找到她,希望她能为已经超龄的儿子在供销社安排一份工作。面对这样的请求,李坚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种事情我不会开口,更不会写文件去安排。”她的坚定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1992年3月,这位传奇的红军女将在广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