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绝美诗词,字字沁人心脾,文采飞扬。

静心墨守 2025-04-28 10:23:13

01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尽”、“闲”两个字,营造出一种清静的境界。首联中的“静”和“闲”很好的表现出了敬亭山中幽静的氛围。在山鸟高飞、厚云飘走后,诗人感到格外的清幽平静。再用“孤云”衬托出诗人闲适的心境。这两句中,前句以“鸟”为中心意象。后句则转至“云”,强化了动态。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为下文作出铺垫。全诗的后两句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在鸟飞去云飘走后,诗人依旧凝望着敬亭山,敬亭山好像也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将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彼此间深厚的感情。通过敬亭山的“有情”,展现出人的“无情”。突出诗人如今凄凉的处境。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02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诗词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创作背景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登上庐山立足峰巅极目远眺江山胜览尽收眼底。置身雄伟高耸、满目苍翠的庐山面对开阔辽远、云海弥漫的景致诗人心中涌动着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豪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奋发的诗篇。

03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语劝酒,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迈之气。

04

《杂诗》(节选)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认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人人都知道岁月一去不复返,可人人都希望岁月能够复返。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总是在遗憾,懊恼中循环度过,如此反复,愈演愈烈。既然知道岁月一去不复返,何不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呢?何不从这一刻开始,去试着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学着约束自己呢?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那么,从这一刻开始,开始去成为更好的人,学着约束自己吧。

05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公元352或365~公元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未至南朝宋初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点评:前四句平 易如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

06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点评: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意味深长。

07

早起

唐 李商隐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赏析:《早起》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写景小诗传达了诗人在一个宁静清丽的春晨复杂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对春风晨露一片恬静的风光做欣赏状,后二句进一步渲染宜人的春光,愈加引起诗人的孤独惆怅之感慨。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质朴,用眼前景,写心中情,情景交融。

08

贺新郎宋·叶梦得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此诗词为见故物怀恋人之作。

上阕由午睡后所见夏景写起,流莺、青苔、乱红,表明春尽夏来,引出宝扇,触发怀人暇思,抒寂寞凄清的离愁。初夏不见景,只写寻扇一细节,定在勾起对伊人的思念,更触发惊心动魄的回忆。「残红」、「自舞」云云,隐露寂落之感。下阕由「旧恨」生出,追忆往事,江景恢阔空潆,撩起怅望期待情惊。云帆不到,山河阻隔,自然逼出一声喟叹,画龙点睛。以愁起,以恨终。

09

谷雨

明 方太古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赏析:

《谷雨》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春日将尽、酒病初愈,山家谷雨时节早茶已收的景象。颔联细腻地刻画出春日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颈联对比仙境的虚幻与绿蓑青笠的渔舟的真实,说仙境难寻,但可实现渔樵的归隐生活。尾联说人生短暂、虚幻,在这短暂的旅途中,要珍惜并享受每一刻。这首诗以“谷雨”节气为背景,融合自然景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颇堪品赏。

10

南柯子·春景

宋 田为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赏析:《南柯子·春景》是宋代词人田为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相思凄苦,梦魂萦绕,下片写久别盼归之情。这首词构思独特,语言清丽,含蓄深沉。诉说恋情,但无艳词丽言;言情体物,别有其一番韵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