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在真的是农民吗?《史记》为何对陈胜的身世记载如此模糊?

北街老酒 2024-10-01 14:32:20

陈胜,阳城人,其身份证地址为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羊城镇新集村周庄。在战国后期,阳城属于楚国。陈胜年轻时曾与人一起被雇佣耕地,在田间休息时,他因对未来的憧憬与失望而发出长叹,“苟富贵,勿相忘”,然而同伴却嘲笑他一个种地的人何来富贵。陈胜那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尽显其不同于常人的志向。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的记载,让后人对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陈胜种地之前的身世,却没有过多着墨。这不禁让人疑惑,司马迁生于公元前 145 年左右,陈胜吴广起义在公元前 208 年左右,前后相差不过 60 多年,为何对陈胜的身世记载如此模糊?

仔细探究,我们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测陈胜的身世并不简单。陈胜有名有字,在秦汉时期,有字号的多是有身份地位的贵族,下层百姓往往没有字。对比同时代的刘邦和项羽,项羽出身贵族,有字有号,而刘邦出身平民,最初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再看陈胜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有文化的话,与身边的雇农格格不入。

《史记》中屡次提到陈胜的身份是“闾左”。在秦代,“闾左”是指那些在政治上遭受处分、社会上受到歧视的人,被强制迁徙他乡,居住在闾里的左边。贾谊的《过秦论》中提到“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按照秦帝国律法,迁徙是一种政治处分,通常针对亡国贵族后裔和某些高级刑事犯、战犯。陈胜是哪一种呢?

综合分析,陈胜极有可能是陈国王族后裔。陈胜的故里阳城距离陈国都城很近,陈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归姓诸侯国,拥有 500 多年历史,后被楚国灭掉,国土并入楚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们多以国民为姓,陈胜的陈姓或许就源于此。

与那些不敢想富贵的同伴相比,陈胜有着自己的追求。在秦帝国,百姓一生只有耕种或打仗两条出路。选择耕种很难富贵,因为秦帝国的赋税徭役繁重,农户生活凄凉。而参军打仗则不同,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推行军功爵位制,很多贫苦农民通过军功可以得到爵位和田宅,上升为军工地主。

陈胜年轻时虽常与人佣耕,但后来他选择了参军,并屡立战功。在大泽乡起义时,陈胜和吴广已身为秦军中的低级军官。秦二世元年七月,政府征发有罪民众 900 人到渔阳戍边,陈胜吴广作为屯长随行。屯长在汉代是军队小吏,比二百石俸禄,是有编制的正式军官,相当于今天军队中排长与连长之间的职位。

结合史料推测,陈胜的爵位应该是秦始的大夫或不更。不更以上的爵位不用亲自杀敌斩首,只要指挥手下兵卒杀够一定数量的敌人,就可加爵一级。然而,陈胜和吴广这两个本不必去戍边的军官,却被派去与罪人贱民同刑的戍边,这让他们陷入了绝望。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一路势如破竹,兵至陈县。在这里,陈胜称王,国号为张楚。陈胜召集三老议事,三老认为陈胜披坚执锐,诛暴秦,伐无道,功劳巨大,理应称王。但陈胜的幕僚张耳和陈馀却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应先立六国之后,再伺机而动,但陈胜贪图荣华富贵,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陈胜的短视行为使他与要求复辟的六国残余彻底划清了界限,陷入孤立。随后,他又犯下了一系列愚蠢的错误。跟随陈胜起义的葛婴,在攻下一些地方后,立楚国贵族后裔襄彊为王。但得知陈胜自立为王后,葛婴马上杀了襄彊,回去拜见陈胜,却被陈胜执意杀掉。葛婴的死引起了其他将领的恐慌,陈胜的滥杀也让将领们对他不再亲近依附。

陈胜称王以后,不亲自率军作战,还任命朱房作中政、胡武为司过,专门督察群臣过失。将领们稍有不服从命令,就被抓起来治罪。这两人以苛刻地寻求权臣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擅自惩治他们不喜欢的人。陈胜的昏君做派,让他渐渐失去了将领们的支持。

陈胜起义后,兵出七路。第一路是主力军团,由周章率领,向西攻打咸阳;第二路任命好友武臣为将军,北上攻取赵地;第三路令周市北上进攻魏地;第四路令吴广为代理楚王,率兵西攻荥阳;第五路令宋留率军南下,夺取南阳军,攻陷武关;第六路令召平向东进军,攻打广陵;第七路令邓宗向东进攻九江郡。

起义事业声势浩大,迅速席卷全国各地。但由于吴广将秦军牵制在荥阳,周章的西征之路虽顺利,却在函谷关被章邯率领的囚徒大军击败。周章兵败后,吴广率领的起义军攻打荥阳久攻不下,军中大将田藏假传陈胜之名斩杀吴广,夺取兵权。陈胜将错就错,任命田藏为上将军,但仍无法挽回败局。田藏被章邯斩杀于乱军之中,随后章邯又乘胜追击,将荥阳附近的起义军全部消灭。

随着主力军团的覆灭,陈胜派出的其他几路军也寡不敌众,悉数被灭。武臣自立为赵王,脱离了张楚政权,后被自己的部下所杀。陈胜见大势已去,带着随从逃往大泽乡,不幸在半路上被车夫庄贾杀害,张楚政权彻底覆灭。

陈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剧色彩。他从一个雇农崛起,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却因短视和错误决策,最终走向失败。但他的起义,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反秦的熊熊烈火,为后来的刘邦、项羽等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陈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志向和勇气固然重要,但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决策同样不可或缺。在历史的洪流中,陈胜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