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曾经在武汉会战中大放异彩的薛岳和罗卓英下令部队撤退,与此同时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在没有经历什么激烈抵抗的情况下落入到了日本人手中。南昌的失守引起全国舆论的哗然,大家没有想到一省重镇如此潦草的交到了对方手中。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是颇为恼怒,他下令将罗卓英撤职,同时一个电话打给了前线的薛岳:“南昌失守实乃奇耻大辱,你薛伯陵举九战区之力限期务必收复南昌!”
南昌之殇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一直想要达到的战略目的就是像德国一样通过闪电战把这个疆域广大的国家掀翻。但是从淞沪会战开始虽然国民党军队屡次战败,日本军不断深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拉长和战线的延伸曾经自信的日军也陷入到了中国战场的泥沼中。
日军想着通过拿下中国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之后就可以瓦解中国的抵抗心理,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但是从上海到南京再到武汉,日军发现中国军队主力依然活跃而且还有相当的战斗力,于是就要进一步对中国军队的活动空间进行压缩。
日军攻占武汉后,由于兵力损耗较大,为适应侵华战争旷日持久的局面,日本大本营提出今后的方针是:“确保占领区,企图政略、战略之攻势”。并规定由西苏尼特包头、黄河、黄泛区、杭州至芜湖以东地区为治安区的作战区域,而将作战地区局限在华中的安庆、信阳、岳州、南昌之间狭小区域内。
南昌位于赣北地区,是江西的省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控制南昌意味着掌握了这一区域的重要交通和通讯枢纽,对于双方的军事行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配合其整体的战争策略,日军决定通过攻占南昌来给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其屈服。
守不守南昌
日军在冈村宁次的谋划下气势汹汹直扑南昌,与此同时负责阻击日军的是国民党将领罗卓英。罗卓英是陈诚土木系将领群体中的二号人物,其人以稳健著称,但是有时候问题也在于他太过稳健。
罗卓英调集了东北军刘多荃部、湘军李觉部以及中央军夏楚中部入驻修水河,构建起第一道防线。然而,日军火力凶猛,刘多荃部的东北军阵地迅速沦陷。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罗卓英迅速调整战略,准备利用沿途的关隘和已破坏的公路来迟滞日军,同时等待增援部队,试图反包围日军。
然而日军却剑走偏锋,他们集中坦克突击部队作为先锋部队快速挺进,日军第十一军仅用两天时间,就连下三城,其先锋战车部队已经迂回到了南昌城西面,从而对南昌形成了半包围。
由于中国军队的信息了解极为滞后,罗卓英当时并不知道南昌城外的只是日军先锋小股部队,他以为日军主力已经到达大为震惊。罗卓英认为于是跟日本人的装甲部队硬拼不如保存实力,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罗卓英向薛岳请示将南昌部队撤离,保住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
收到电报的薛岳也很纠结,其麾下幕僚认为日军此时到达南昌的并不一定就是主力部队,又有赣江天险足够守一些时日,后期中国军队再进行支援也可以一战。但是薛岳想的却是另外一番算计,此时守南昌的是粤军第四军,这支部队是很有历史传统的老部队,无论是他薛岳还是粤军名宿张发奎都对这支部队极有感情,要是在南昌把这支部队打没了自己也无颜再见广东父老。
薛岳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当初自己落魄之时是陈诚拉了自己一把,正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罗卓英又是陈诚的左右手心腹,想来想去薛岳只好听从罗卓英的意见下令撤出南昌城。
丢了容易拿回来难
且不说纸里包不住火,这么一座省会城市丢给了日本人,蒋介石在重庆想不知道都难。
南昌一丢,原来连成块的第九战区和第三战区被分割开来,中国军队将会极为被动。蒋介石大为愤怒,他一方面将罗卓英撤职,另一方面电告薛岳让其集中第九战区即将限期夺回南昌。
碰巧的是日军负责防守南昌城的其中一部分部队就是之前在薛岳手中吃了大亏的106师团,不过今时不同往日,106师团虽然在日军中战斗力不大行,但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也不是好打的。
薛岳带着第九战区部队猛攻南昌,另一年第三战区也没有闲着也开始对南昌进行攻击,而负责第三战区部队指挥的是上官云相。上官云相和薛岳都是保定军校六期的同学,但是上官云相的成就确实是比不上薛岳的,不久之后他在顾祝同的撺掇下在皖南搞了一件大事情,结果遗臭万年。
第三战区不仅没有突破日军的防线反而还被日军反冲过去,形势糟糕一塌糊涂。第九战区没有被日军反冲但是也没有突破日军在南昌外部的防线。如此僵持不下,无奈之下,5月9日,中国统帅部电令第三、第九战区,结束对南昌的反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