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周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自然界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此时,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
立
秋
一候 凉风至 (8月7日-8月12日)
从立秋起,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 白露生 (8月13日-8月17日)
立秋后,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雾,未凝结成露珠,有了秋天的寒意。
三候 寒蝉鸣 (8月18日-8月22日)
随着秋天的到来,蝉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它们卖力地在树上鸣叫。
立秋虽然到了,但天气其实还不是气候上的秋季,此时尚处在中伏,这也意味着,湿热的“桑拿天”仍要持续一段时日。
有时甚至比夏天还要难熬,所以民间常其为“秋老虎”。
但其实,立秋时无论身上感受到的气温如何,天地的气机已开始趋向收敛,我们养生也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
应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渡,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收敛肺气,调整情绪。
补益脾胃,淡贴秋膘
立秋到了,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
传统意义上“贴秋膘”,是在秋天吃一些营养成分相对丰富的食物,如炖肉、炖鸡、红烧鱼等,来补益因“苦夏”食欲不振而相对亏虚的身体。
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立秋开始贴秋膘为时过早,并不是最佳时节。
此时,脾胃尚未强健,不能消受厚腻饮食;加之,夏季多吃瓜果冷饮,脾胃尚有寒凉之伤,油腻的食物容易伤胃。
因此,在“贴秋膘”之前先要「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能量。
此外,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增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所以,「健脾利湿」也是立秋养生的重要环节。
1
推荐大家平时多多按揉【中脘、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2
也可通过每日早晚各一次的【仙人揉腹法】,可疏通腹部经络,达到健胃消食、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不仅如此,中医认为“培土可以生金”,调理脾胃的同时还可以达到补肺的目的。
饮食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平和清润、健脾和胃的食物,如扁豆、山药、小米、芡实、熟莲藕、陈皮等,或者常吃点小米粥,既能养胃,又可以补脾润燥。这就是所谓的“淡贴秋膘”。
另外,“秋瓜坏肚”,立秋后不论西瓜、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
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收敛肺气,滋阴润燥
中医认为,「燥」为秋之主气;而「肺」属金,与秋气相应。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最易被秋燥所伤,所以顾护好我们的肺尤为重要。
立秋肺气偏旺,当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是呼吸系统保健最佳时机,常按「手太阴肺经」有助于宣肺、利肺,减轻秋燥带来的影响。
疏通肺经重在揉散肺经上的痛点。
具体方法:可「从上到下」沿手臂内侧肺经循行路线按揉或推抹,也可通过敲打、刮痧等方法来疏通肺经,每天1次,直到痛点消失为止。
选择与手太阴肺经同名的,足太阴脾经当令,即上午9-11点钟来疏通,此时效果最好。
在饮食上,立秋后尽量少吃辛味之品,如葱、姜、蒜、韭等。
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宜酸味果蔬:秋季肺脏当令,肺金过旺,易伤肝木,酸能收敛肺气,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
宜滋阴润燥:秋季燥气上升,燥为阳邪,最易伤耗肺阴,可通过如莲子、桂圆、番茄、蜂蜜、银耳、百合、芝麻、杏仁、枸杞子、枇杷等,这些滋润多汁的食物,生津润肺,缓解秋燥。
食
疗
百合杏仁赤豆粥食材: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做法: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功效:清肺火、降胃火。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立秋节气是阴阳消长的交替节气,寒热交织,脾湿与肺燥同存。
此时可通过食用养生粥膳,如荷叶山楂薏米粥、山药粥、梨粥等,既可祛湿,又可润燥,还可健脾养胃。
小程序
调养起居,早卧早起
立秋之季,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自然和谐,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此外,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建议大家可以晨起进行一些节奏缓慢的有氧运动,可增强肺活量,强健肺功能。
如爬山、慢跑、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太阳照射不宜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