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越发寒冷,昼夜温差更为明显,恼人的“秋燥”依旧未退,人体容易受到燥邪侵袭。
中医《黄帝内经》提到“燥胜则干”,所以,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发干、眼睛发涩、口干咽干等症状。
与干燥相对的是滋润,燥则润之,一颗梨子就能解决问题。
梨是秋冬常见水果,含水量高,约在85%左右,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丰富,味道清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梨味甜性寒微酸,主入肺和大肠经,可滋补肺与大肠津液,润肺止咳、清热解渴,缓解咳嗽和口干症状,其富含的维生素C、纤维素和钾等营养成分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但天气转凉,吃凉水果可能会让胃不舒服。
所谓“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此时吃梨要遵循适量吃、温热处理、搭配主食一起食用的原则,以平衡水果的寒凉性质,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刺激,同时,一解阴液消耗引起的虚火。
而针对不同的症状,梨子犹如神奇的魔术师,能与不同食材巧妙搭配,从而发挥出各异的效果。
下面这些食疗方非常适合居家养生使用,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
川 贝 炖 雪 梨
川贝炖雪梨适合燥咳和虚热咳。
燥咳多因秋燥伤肺,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非常适合川贝炖雪梨缓解。
虚热咳常表现为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黄,常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等症状,川贝炖雪梨对此类咳嗽也较为适宜。
功效:清热化痰、生津止咳;
食材:梨(勿去皮)1个,川贝5克,冰糖适量;
做法:梨洗净后,在梨的上四分之一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将贝母捣碎成粉末,放入梨中,上面撒上冰糖,盖上梨盖。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同食用。
如家中没有川贝,也可将川贝换成枸杞,制作炖梨盅,同样适用于热咳与燥咳。梨、冰糖、枸杞同炖,用蒸锅蒸15~20分钟即可。
冰糖增添甜味,辅助润肺止咳;枸杞则能养肝明目、滋阴补肾,与梨搭配,共同发挥滋阴润燥、润肺养胃、清热降火的功效。
花 椒 炖 梨
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与梨搭配,中和了梨的凉性,结合优势,调和药性,对于寒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寒咳通常是由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所致,表现为咳嗽声重、咳痰清稀色白、怕冷等症状。要注意,阴虚火旺者禁服,孕妇慎服,热咳也并不适用。且多食易动火、耗气、损目。
功效:辛温解表、化痰止咳;
食材:梨(勿去皮)1个,花椒;
做法:用1只生梨, 横刀切开,挖去梨核,放入5粒花椒,用牙签把梨封口固定。隔水炖熟, 冷却后去掉花椒, 吃梨喝汁,效果颇佳。
秋 梨 膏
秋梨膏适合热咳和部分肺阴虚导致的虚咳。
如果你被“秋燥”所扰,同时还伴有睡眠差、手脚心发烫、稍动则出虚汗等症状,可以考虑喝点秋梨膏。
此膏方以秋梨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止咳、祛痰、生津、润肺的药食同源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热燥伤津所致的肺热烦渴、便干燥闷、劳伤肺阴、咳吐白痰、久咳咯血等病症。
秋梨膏历史悠久,相传始于唐朝,后流入民间。北京地区,一到秋天就刮大风,得感冒、咳嗽的人很多,大家便买梨回去熬梨水,旨在止咳袪痰。
不过,秋梨膏不能当做饮料喝,有些人为了缓解秋燥,案头摆上一瓶秋梨膏,像饮料一般随冲随喝,感觉又清心又润肺,但这种操作是不正确的。
市面上有些秋梨膏会加入一些药材同制,以加强秋梨膏的某些偏性,比如加入麦冬、生地、葛根等,麦冬性寒、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生地、葛根、贝母等均是如此。
再加上,秋梨本身性亦寒凉,因此,脾胃虚寒、手脚发凉、大便溏泻的人最好别吃秋梨膏,以免虚寒症状加重,更易腹泻。
即便是易上火、大便干、咳嗽患者也要适量,“过犹不及”。
想要服用效果好的话,适合空腹直接服用,或早餐时加入牛奶、豆浆中饮用,又或者是临睡前两勺以温开水稀释后服用。
楂 梨 膏
如果想在润燥生津的同时呵护肠胃,可以将梨和山楂同用制作楂梨膏。
将新鲜山楂500克、梨500克去核,捣取自然汁,于锅中加热,文火煎熬至汁液黏稠,加入适量蜂蜜收膏,待凉后置于干燥密闭容器内储存。食用时每次取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服,每日2次。
居家养生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养生方式。梨及其衍生的食疗方剂虽然各有功效,但也有宜忌人群。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些知识,恰当运用,在霜降时节乃至整个秋季更好地滋养身体,抵御燥邪,保持健康平衡,顺利从“收”过渡到“藏”,迎接浪漫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