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多年前,就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后,除了修长城,他还搞了另一个大工程,那就是修建了一条全长700多公里的直道——秦直道。
要知道,这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可比欧洲人自豪的罗马大道,还早了好几百年。据史记,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以后,为了抵御和快速反击北方匈奴的侵扰,命令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百万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
最夸张的是,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这个可与长城相媲美的世界奇迹——秦直道便诞生了。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中原王朝的一面坚盾,那么这条直道无疑就是一把利剑。而这把利剑更神奇的是,至今也不曾“生锈”,也就是到现在为止,在秦直道上也是寸草未生。
这样的奇迹,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实际上首先秦始皇应该要求在建设这条路的时候,需要使用的所有土壤中的含水量降到最低,不适合植被的生长。
这是如何做到的?根据专家们研究,发现恐怕在修建这条路时,当时该是把所需要的土料中加入了盐巴,然后再将土炒熟,就可以使盐巴把土壤里面的水分彻底吸收、杀死微生物,还可以在烧熟过程中彻底将土料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等全部破坏。这样的加工之后,这些土壤再也不适合植被生长。
除此之外,还发现在当时的铺路技术中,会把土块进行多层夯土结构,一层一层的将土压下去,这样子减少了土壤之间缝隙。并且所采用的土壤本就是黄土高原的黄土,这种土壤水分流失很快,草本身就难以在上面生存,更别提生根发芽了。
当然,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直道通行之后,经常被使用,它在各个朝代都是受到重用的,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出击匈奴,就是走的这条道。这也就带来了不断地打理,才有这也的奇迹。
不过,正是这样,也还是有一点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后来历朝历代重视的这条路,却在建成后,一度被秦始皇弃用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首先要来看,修建他的目的,本就是秦帝国需要让帝国中央直接对河套平原的安全负责。
秦直道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选择了一个能够避免河谷切割的筑路方案。用于达成这个目的。也就是说,这条通道将成为了帝国把力量延伸入草原地带的利剑。
但是,这里面,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最终打通的“秦直道”,交通距离超过了1000公里。可是以当时的机动条件来说,横跨1000公里调动军队和补给的想法却太过超前。
所以这才导致了一度被弃用,不过总的来说,这条神奇的道路,终究还是在后来发挥了它该有的价值,也在现在,成为了让我们足以感叹古人的智慧的奇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