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抓住考试科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并走进名企;
有的人凭借专一特长,开辟出名利双收的一方天地。
形态各异的人生样板,不仅让孩子们迷茫,也让父母们眩晕。
时而跟随张家参加奥赛,时而跟着李家练习钢琴,时而跟随王家锻练体能……追求面面俱到的初衷,往往带来令人懊悔的一事无成结局。
冰箱可以保鲜食品,空调能够调温,洗衣机会自动清洗和烘干衣物……各种电器形态各异、功能不一,如果只能看见这些表层的各式各样,那么我们就容易陷入眼花缭乱的迷宫。但是,如果把注意力渗过不同电器纷繁复杂的神奇功能,我们会看到千篇一律——所有的电器都是依靠同样的电能来实现它们的功能。
人生也是如此,百花争艳的生活样板依托同样的心理能量。

城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外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这是我们眼睛里看到的世界。
而真实的世界却是各种波的交互重叠,横七竖八犹如一个无边无际的垃圾场。那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没有形状和质地,也没有彼此的边界……
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块简单的平面镜,而是功能无比强大的滤镜,它把混乱无序的场面变成了有声有色的斑斓世界。
让眼睛具备如此强大功能的工具就是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故事构建了秩序,让世界变得丰满立体又层次分明。
一方面,不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另一方面,不同的故事又引领我们走向不同的人生。
所以,我们看到的各色人生,本质上就是故事的不同叙事技巧和风格。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万物都具备从有序走向混乱的趋势。
顺熵增,我们会消融在那个庞大的“垃圾场”里,逐渐平庸,最后隐没于人海;逆熵增,我们才会鹤立鸡群,慢慢脱颖而出。

从还是一颗精子起,我们就被压上熵增重负,终其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和熵增较劲,直至最后屈服归于尘土。
因此,痛苦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受限于认知的局限,我们只能真切地感知自己和身边人的痛苦。
于是,当碰得头破血流时,我们总会怨天尤人,认为上天把厄运扔给自己,把好运留给那些春风得意之人。
殊不知,熵增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生活在世的每一个人都承受着痛苦,唯一的差别就是痛苦的形式各异。
有人因一日三餐奔波劳累后倒床就蒙头大睡,有人享受豪华盛宴之后却在床上为决策考量而彻夜难眠。
虽然人生处处是痛苦,但是并不等于说生活就是炼狱。
痛苦是快乐的基石,从痛苦上生长出来的快乐更坚固、更稳定也更持久。
当饱受煎熬过后,终于成功克服困难,此时的快乐发自心底,畅快淋漓。
春风得意往往是承受痛苦后克服困难的结果,而不是上天赏赐的好运。
“痛苦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著名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道。
坦然承受痛苦的人,在痛苦中拓宽生命边界,最终迎来更高层次的快乐。
人生是一次先苦后乐的旅行!
逃避痛苦会带来更多痛苦既然那么苦,人间不值得,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躲开痛苦获得快乐呢?
生活并不是“警察抓小偷”,躲开之后就万事大吉。
在我们还处在无意识状态时,进化就赋予我们“上进”的倾向,当意识发展成熟,这种倾向就一直保留在潜意识里。
所以,没有人能做到心安理得地摆烂!
醉生梦死的放纵之后,往往是泣不成声。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认为,神经官能症就是逃避痛苦的替代品。
心理疾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格失调症,主要表现为推卸责任;另一类就是神经官能症,表现为谴责自己。
当今青少年常发的抑郁症,就是典型的神经官能症。
一方面,总是想方设法逃避痛苦;另一方面,“上进”的本能又让摆烂的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
于是,一边逃避痛苦,一边谴责自己,在这样反复的撕扯中,抑郁就诞生了。
患抑郁的人深有体会,神经官能症的痛苦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寒窗苦读的无数倍。
逃避痛苦会让生命萎缩,以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带来的痛苦可以让人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逃避痛苦,就是拒绝成长,它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直至把我们摧毁;
迎接痛苦,就是在痛苦中涅槃重生,从而拓宽生命边界,最后迎来春风得意。
要么忍受痛苦,然后快乐地活着;要么逃避痛苦,然后痛苦地死去。
该如何选择不言自明。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表面形式各有不同,但内核却是一模一样的——面对痛苦、忍受痛苦,在痛苦中成长。
因此,父母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应对痛苦,就是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分数是次要的,或者说只是副产品,它只是对应对痛苦能力的粗略测量。
当孩子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痛苦后,优异的成绩就水到渠成。
若父母只关注孩子成绩,就跟不考虑经济状况一味提高税赋一样荒唐。
孩子参加什么特长培训,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现在的优势和劣势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的习惯遵循“先苦后甜”的应对痛苦策略。例如,先忍受做作业的苦,再享受自由支配时间的甜。
生活处处是教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专指每天雷打不动的监督他们学习。
孩子参加的每一项活动,父母都可以有意引导他们践行正确的应对痛苦方式,这样做的意义绝不亚于教会他们一个具体书本知识。
总之,父母只要认清正确处理痛苦才是孩子步入正轨的根本保障,就能在任何境地里都始终为孩子的成长找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