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东湖——江南名湖

一米说旅游 2025-01-25 15:58:39

游湖是会上瘾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

西湖,瘦西湖,千岛湖,南湖,玄武湖,太湖,大明湖,九鲤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早已收入“已阅”名单里了。

每个城市都有湖,但“有名”的湖,除了山水景致的赏心悦目,一定有着人文的积蕴。中国的名湖很多,尤其在江南,谁叫它的历史上有那么多关于湖泊的美诗佳词呢。

想必是湖泊成就了文学,也是文学成就了湖泊。

绍兴,是个低调的“最江南”的地方。一面东湖,是可以读懂绍兴的。

东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位于绍兴越城区,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的巧妙结合为特色,称它为湖泊或者园林,应该都可。

东湖不大,若以面积论名次,我老家山头那座水库可以秒杀之,但东湖是有故事的。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自汉代起,青石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石工相继在此凿山采石,经过千百年的开采,上削下挖,雨水沉积,形成了造型独特的悬崖峭壁和深潭。

绍兴境内分布着许多古时候的采石遗址,另一处著名的柯岩景区即是之一。2500多年前,古越国选择在绍兴建都,由于是在松软的地质条件上建设城市,所以需要大量石材作为建筑材料才能使城市建筑稳固。

绍兴有三大石料最为出名,一为柯山石板,二为饶门山石板,三为羊山石板,其中尤其以柯山石板最为上乘,其质地细密,难以磨损风化,色泽清灰,雅致,号称“砚瓦槽”,以其平稳耐久而享誉千年。

学识有限,不知道东湖的青石山所产是否就是柯山石板,但估计跟柯岩景区的采石基地一样,应该也是属于白垩纪凝灰岩的岩石。(此处或许不太严谨,留待日后再究)

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陶渊明第45代孙)在青石山处筑堤围湖,形成东湖。而后历经百余年的人工改造,东湖逐渐变成了一处集山水石洞桥堤花木亭台楼阁于一体的巨大的“水石盆景”(若以盆景称,是可以用“巨大”两个字的)。

且摘录一下当年郭沫若在东湖留下的诗歌:“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游人感叹劳动人民手足创造的成果,墨客在如画景色前写下绝美诗句,想象力丰富善解文字人士更是在天成(其实是“人成”)的鬼斧神工前创造了“陶公洞”、“仙桃洞”的景点名称。东湖于是有了多方位的关于“文化”的含义。

一道道凿痕,触手可及,像是历史的年轮,又像岁月的伤疤,坑纹深处仿佛还在回响着当年铿锵有力的凿石声,诉说着采石工人的疾苦和眼泪。

在磅礴恢宏的“奇迹”上空俯瞰,所有文化赋义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年关已至,明日返乡,祈愿一路顺畅。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