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则来自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破产审查公告,将曾叱咤房地产市场的闽系巨头正荣集团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中城国际(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债权人身份申请对正荣集团启动破产审查程序。尽管这一动作尚不意味着企业必然走向破产清算,但足以折射出这家千亿房企深陷债务泥潭的窘境。
·01、从千亿房企到资不抵债:正荣的坠落轨迹。成立于1994年的正荣集团曾是闽系房企中高杠杆扩张的典型代表。2018年其地产板块销售额突破千亿风光无限,然而2022年2月的一笔美元债违约成为其命运转折点。此后正荣地产销售业绩断崖式下滑,2024年合约销售额仅67.29亿元同比暴跌56%;2025年前两月销售额更萎缩至7亿元,不及巅峰时期的零头财务数据更是触目惊心。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规模净资产已跌至负64.15亿元,彻底资不抵债。债务重组本是正荣的一线生机,但其境外重组方案于2024年底失效,新的计划至今悬而未决。与此同时创始人欧宗荣因涉嫌十余年前福州土地拍卖旧案被采取强制措施,管理层动荡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

企查查信息显示正荣集团及关联公司股权冻结、限高令等风险信息超百条,旗下核心资产正荣地产港股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濒临退市边缘。

·02、行业寒冬下的缩影:房企自救与政策博弈。正荣的困境并非孤例,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在"三道红线"政策、销售遇冷、融资渠道收紧的多重压力下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头部房企接连暴雷,债务重组成为行业关键词。
据克而瑞数据,2024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滑超30%,民营房企信用评级普遍遭下调,美元债市场几近冻结。尽管政策层面持续释放"保交楼"、放宽限购等利好,但市场信心修复缓慢,房企普遍面临"销售回款难、债务违约、融资更难"的恶性循环。

正荣的破产审查申请,恰是债权人失去耐心后的被动选择。根据《企业破产法》若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正荣或将进入重整程序,通过资产出售、债转股等方式寻求重生。但复杂的债务关系和低迷的资产估值让这一路径充满变数。

·03资本转向:从地产黄昏到科技黎明。耐人寻味的是在正荣事件引发市场唏嘘的同时,资本市场正掀起一场告别旧经济,拥抱新动能的浪潮。上周高层会议定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核心方向,资金迅速向AI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赛道集结。
市场分析人士金田哥指出,以Deep Seek为代表的AI技术突破正推动中美科技股估值重构,而人形机器人因政策扶持和产业落地预期成为新风口,这种转向背后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逻辑。

房地产作为过去二十年的增长引擎,其边际效应已显著减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降至6.3%,较2019年峰值腰斩。反观科技领域,2023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4%,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
资本市场的"高低切换"不仅体现在个股涨跌,更折射出对经济增长范式变迁的投票。

·04节雨潮水方向已变。正荣集团的命运是一面映照行业兴衰的镜子。当房企在债务重组中艰难求生时,科技创新的号角正催生新的财富故事。这种此消彼长的对比或许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与希望所在。对于投资者而言,读懂这场变局不仅关乎短期收益,更关乎对下一个时代的认知与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