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围墙贴屋,诸多不顺”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蜗牛春秋文化 2025-03-12 08:28:35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中原文明和游牧文明分割开来。在古代,长城内与长城外,种族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存理念不同。

冷兵器时代,长城化身为阻挡外敌入侵的屏障,更好的维护了长城以内区域范围内的人民的生命安全。

长城就犹如一道巨大巨高的围墙,呵护着自秦汉时期到明朝时期的国家安全。长城虽大,但如墙壁;国家虽大,如家庭。他们是百姓普通庭院的放大版。

对于普通百姓家而言,围墙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隐私,关乎到一个家庭的兴衰。古人很是在意围墙与房屋之间的位置关系。古人认为围墙不可距离房屋太近。古有“围墙贴屋,诸多不顺”的说法。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有没有道理?

围墙贴屋,诸多不顺。

何为围墙贴屋呢?其实指的是:围墙距离房屋主体的墙体距离过近,就如同两面墙壁紧紧的贴在一起一般。故此,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如果庭院围墙距离房屋墙体过于近的话,家庭中会有很多不顺人意的事情发生。古人的说法,是真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接下来我们去探索一番。

一,古人很是在意庭院在“藏风聚气”方面的结构布局。而围墙和房屋的墙体距离过近的话,就容易导致庭院内部气流拥堵,进而导致庭院内部的气息很难凝聚起来。导致气场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家运的日渐衰退。

二,围墙距离房屋主体墙壁过近,容易给居住者形成压迫感。无形中增加居住者的精神压力。导致精神状态不佳。人的一生发展的好坏,和日常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有很大的关系。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下降,工作业绩不突出,从而间接影响经济收益,影响生存状态。

三,古人很是在意庭院结构布局的层次感。

古人认为:庭院的围墙和房屋的主体墙壁之间,至少要距离一米左右的距离。这样的庭院才层次感鲜明,才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才是更加舒服惬意的。这样的感觉才符合古人的审美观。而距离过近,不在古人的审美范围之内,古人才认为这样的院落不吉利,不利于庭院的后续发展。

四,围墙和房屋主体墙壁距离过近,日常生活中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首先,距离过近,影响采光和通风。日光不容易照射到围墙和房屋主体墙壁之间的深处,导致围墙和房屋之间形成潮湿地带。加之气流受阻,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形成常年潮湿的情况。容易滋生细菌,容易招引喜湿的小虫子入住,比如蝎子,蜈蚣,蚰蜒之类的。

再有,潮湿的地带,对于房屋和围墙都会产生危害。常年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导致地基下沉,墙体歪斜,墙体开裂的情况。尤其是北方,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每当冬季来临,因潮湿而结冰,结冰以后的冻土层,会产生巨大的撑力,导致围墙容易发生变形。任何家庭都希望挣到手的钱不会轻易因或这或那的原因消耗掉,很显然,围墙或者房屋主体出现问题,就要花费钱财进行维修。这是不利的一面。

其次,尤其在农村地区,每当秋季来临,树木落叶,庄稼作物的枯枝败叶,在风力的作用下,尤其是狂风天气,导致漫天飞舞,这些树叶,庄稼枯槁的枯枝败叶不一定落到哪里。若落到围墙和房屋主体之间狭小的缝隙之间,人也进不去,无法进行清理,久而久之,枯枝败叶堆积,腐烂,既容易产生腐败气味,给人以令人作呕的感觉;又容易滋生细菌,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堵塞空间,导致围墙和房屋之间的水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更容易对墙体产生危害。

俗语“围墙贴屋,诸多不顺”,虽然其中貌似有古人迷信的说法,但是,更多是蕴藏了古人对于生存环境的生活经验和心得体会的总结。这些方面的知识,还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借鉴和学习领悟的。

0 阅读:0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