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别学严世蕃,天生条件不好,娘胎里带出来的劣势,又被手下人拖累。本来就处于不利境地,视力还差得要命,高度近视,真是浪费了一身本事。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头,严世蕃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惹人厌高手”。
他这个人吧,说白了就是贪财又心眼多,跟严嵩有点像,但不同的是,他缺了严嵩那份洞察力和办事的本事。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太冲动!
“稻改桑”计划搁浅后,他为了严党的好处,啥都豁出去了,让郑泌昌、何茂才这些人去挖堤淹地,结果闯下了大祸。
要不是因为胡宗宪念着严嵩提拔的情分,硬是把这场大灾难给稳住了,没准事情早就闹得没法收拾了。
没错,胡宗宪这么做,并非完全是为了巴结严嵩,他更是在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上面不给国家添乱,下面不让百姓受苦”。这显示了他“当一天官,就得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好品质。
事后,胡宗宪找了个“河堤没修好”的借口,把“故意毁堤淹田”这事儿给定了性,还很快就处置了那些有关联的人。接着,他又硬是让郑泌昌、何茂才和杨金水三个人一起写了份奏章,上书朝廷,请求推迟那个“改种桑树不种水稻”的政策。
其实吧,胡宗宪办这事儿确实挺到位。虽然他动了严党的奶酪,给严世蕃的美梦泼了冷水,但他也机灵地保护了严嵩父子,把主要的人手都从这事儿里摘干净了,让严嵩父子没被扯进去。
结果出乎意料,胡宗宪的一片好意,在严世蕃看来却全然不被领情,反而成了他贪心不足的证明。在严世蕃眼里,胡宗宪的努力就如同白费,还成了他不满足于现状的把柄。
胡宗宪写的那份重要报告送到了京城,结果就跟大家想的一样,落进了严嵩和他儿子的手中。
跟奏疏一块儿上京的,有郑泌昌和何茂才亲手写的信,他们在严嵩父子面前,把胡宗宪狠狠参了一本。
严嵩一听说堤坝被毁、农田被淹的事儿,火得不行,差点儿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晕过去了。
严世蕃气得火冒三丈,打算撺掇御史,在朝堂上对胡宗宪发起弹劾。
严嵩亲自栽培了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是通政司的掌事罗文龙,另一个则是刑部里当副手的鄢懋卿。
这俩人,现在全都站到了严世蕃那边,当着严嵩的面,使劲儿地说胡宗宪的坏话。
特别是那个叫罗文龙的小老头,真是个坏透了的家伙,他和严世蕃一块儿合计,把堤坝给毁了,想淹掉农田。
这时,严嵩开始说胡宗宪的坏话,而他呢,冲在最前头,使足了劲儿诋毁。
严嵩心里头还算明白,可这会子真是难过极了。他这辈子最骄傲的学生,现在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竟然在那几个小人嘴里被说得啥也不是。
这时候,他心里头真是无奈到了极点,万万没想到自家的大儿子竟这般没头脑,更令他震惊的是,大儿子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背着他干这种抄家灭族的大事。
于是,他吐露出了那句带着深深萧瑟之意的话语:“都八十一岁了,我这条老命,估计是要交代在你们手中了!”
另外,他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挺高兴的,另一方面又有点放心不下。
让人安心的是,胡宗宪把这事儿办得特别漂亮,就那么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没让太多人知道,更别提扯上严家了。
让人头疼的是,胡宗宪手里还攥着马宁远的招供材料,这事儿可不妙。要是哪天这东西落到皇上那儿,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接着,他向嘉靖皇帝提议,让胡宗宪回京城见驾,亲自向皇上讲述水灾的具体情况,并一起探讨如何救灾。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把心中的那些隐忧一并解决掉。
没想到,嘉靖皇帝玩了个新花样,直接召集了“三大重臣”聚首:胡宗宪、谭纶、杨金水,他们三人接旨后都匆匆赶回了京城。
杨金水一到京城,吕方就直接领着他去见了嘉靖。他毫无保留地把毁堤淹田那事儿,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
他还真做到了自己说的,对皇帝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回答问题时一点没藏着掖着,直接把严世蕃、郑泌昌、何茂才都给抖搂出来了。
谭纶一回京,立马就去找裕王,把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还有地方上的那些事儿,都一五一十地跟裕王说了。
不过,当胡宗宪去探望他老师时,却碰了壁。严世蕃愣是不让他进门,还叫门房借着严嵩的名义带话说:“我们严家跟他没啥私下交情。”
门卫小伙子感觉这话有点重了,便小声嘀咕:“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过头了,他会受不了吧!”
真没想到,门童那句话一说出来,严世蕃立马就火了,他连风度都不顾了,直接大骂起来:“你妈才受伤呢!”
严嵩和胡宗宪心里都明白,这次师徒俩碰头可不是小事儿,意义重大。
因此,严嵩在家里头,盼胡宗宪盼得心急如焚;而胡宗宪呢,因为见不着他的恩师,就一直站在门口,磨磨蹭蹭地不愿意走。
真遗憾,因为严世蕃的捣乱,师徒二人到最后也没能偷偷见上一回,他们的心愿泡汤了。
严世蕃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是不是脑子一热,失去理智了?
说白了,原因挺明显:严嵩年纪大了,管不住严党那帮人了,现在严世蕃成了严党的头头。
不过严世蕃的本事真不行,他担当的重任跟他能力不匹配。他总是觉得自己啥都能搞定,但其实啥也搞不定,简直就是个干啥啥不行、添乱第一名的“笨蛋”。
讲真,严世蕃其实挺惨的。
以前在网上瞅见过一句话,说是“胜在起跑线前头”!就这么个意思,说的是有的人打娘胎里出来就带着一股子赢家气质。
就像剧里演的万历,他老爸是个王爷,爷爷还是个皇上,打从娘胎里开始,他就已经比别的孩子领先了老远老远。
不过严世蕃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他是天生就处于劣势。
尽管他爹在朝廷里稳坐二十多年,还当上了内阁的头儿,可这家伙,真是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大坏蛋,大家都想把他千刀万剐。
他出生在那个家庭,整天闹哄哄的,跟演戏似的,热闹非凡。年纪轻轻的,靠着老爹的关系,就混进了内阁。但说实话,他所处的境地可不怎么好。
严嵩风光那会儿,他还挺得直腰杆。但等严嵩一失势,他立马就成了第一个遭殃的。
这就是他的命,不管怎么挣扎都逃不过去的命。
因此,他就显得特别心急火燎、莽里莽撞的,行事厚颜无耻,脑袋好像不太灵光,一个劲儿地在危险的边缘瞎折腾,眼界窄得简直比深度近视还夸张。
之前提到过,严世蕃这家伙,从娘胎里出来就没占着便宜,后来又被自己的手下给坑了。
“被手下人给坑了”这说法挺容易懂的。瞅瞅严世蕃手底下的罗文龙、鄢懋卿,还有他提拔起来的郑泌昌、何茂才,就全明白了。
严嵩为啥能在朝廷里站稳脚跟几十年?说白了,他擅长琢磨皇帝的心思,会找门路捞钱,还敢于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事儿。更重要的是,他眼光毒辣,懂得提拔和培养人才,就像胡宗宪这样的国家重臣,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瞧瞧严世蕃提拔栽培的那些手下,就算把他们叠罗汉似的摞起来,也碰不到胡宗宪的膝盖。这些人啊,办起事来不靠谱,搞砸事情倒是第一名。
要是他能稍微有点识人的本事,能提拔栽培一个,哪怕能力只比胡宗宪稍微逊色一点的人,也不至于落得最后那么凄惨的下场。
因此,咱们做人别学严世蕃那套,出身这东西是天生的,没法改。但在交朋友时,咱们得精明点,做事也得往长远了看。要是清楚自己能力有限,那就得留点余地,别一股脑儿地乱冲,不然早晚得栽大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