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出门吃饭是不是这样,看看菜单觉得这个也行,那个也不错,选了半天一个菜都点不下手。这时就会直接买个团购套餐,价格合适,搭配合理,招牌菜也包含在里面了。套餐的出现能让商家间接帮我们做出决策,减少选择时间。
套餐的本质如今套餐正在统治一切需要花钱的地方去做。入职体检机构有打工人套餐、社畜套餐和牛马套餐,去做医美机构提供从分期贷款到入院整形,再到网红主播培训上岗一条龙套餐服务。 为什么消费者越来越依赖套餐,商家越来越愿意出套餐呢?套餐的本质就是捆绑销售,这里的捆绑销售不带贬义,它只是一种经营策略。最经典的就是几乎所有洋快餐都有的三件套汉堡饮料加小食。它是捆绑吗?当然是,但是只要习惯了,它就是最能让你舒服的组合,也能让商家赚到钱。套餐营销的核心就是找到消费者感到舒适,愿意为之买单的组合,于是组合方式就成了一种艺术。
(汉堡套餐)
捆绑销售为什么有市场很多时候,消费者对捆绑销售也有刚需。比如去快餐店吃饭,牛肉盖饭一份26,鸡肉盖饭一份20,还有一款牛肉鸡肉双拼盖饭卖得很好。毕竟消费者天然有丰富消费的需求,一顿饭能吃两个菜,就不想只吃一个菜。按理说,既然是双拼,各自菜量减半,应该取个中间数 23 元,但店家往往会卖 24 元一份,这一块钱溢价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带来的利润。 在一人食场景,满足多一个菜的需求就值额外的一块钱,所以套餐从来不是便宜的代名词,它只是捆绑销售,但通过捆绑,消费者满足了需求,得到了更贴心的产品,而商家也站着把钱赚活得更滋润了。
捆绑销售的另一个妙处在于,它能把概念也绑进套餐里,而概念的存在一定程度能简化决策流程。去机构做体检,如果单买项目,自己 DIY 套餐,没有生活经验的同学多半会一脸懵逼。但体检机构直接给你打包好,打工人用入职体检,爸妈用老年人体检,女性用妇女精选人群都帮你划分清楚了,你冲就对了。套餐从来不是更便宜的代名词,它只是捆绑销售,但好的套餐概念就是商业的润滑剂。
(体检套餐)
套餐的弊端套餐的套也可以是套路的套,是空手套,白狼的套。它可以用来套牢客户,让客户变成商家的摇钱树,这些套路只会在那些俗称水很深的行业里出现。比如你装修了一套房子,想要收纳空间多一些,你又想省心一点,找了个全屋定制商家,让他帮你把家里收纳空间以及搭配设计都做好,这的时候为了把你这个客户弄到手,商家会给出非常有诱惑力的价格,比如只需要购买一两万的套餐,就信誓旦旦能搞定全屋柜子跟家具配置。 更有甚者,把单位面积价格卷到了五六百,比市面上其他动辄单价四位数上不封顶的同行们便宜一大截。
套餐里还包含各种附赠,就这价格,直接冲了。但是当你交了定金,交了预付款,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对,怎么板材不是环保的?怎么板子的厚度这么薄?怎么颜色是不能选的?怎么款式这么过时?对方告诉你三位数单价,就是这样,只能选套餐里包含的几款最低端的产品,想升级可以得加钱,因为定金是不退的。
(装修套餐)
恭喜你,你已经被套餐套牢了,你忍痛加钱升级了材料,开工以后,问题又来了,套餐里的衣柜默认是没有门的,荷叶把手拉轨这些必须的五金件都是没有的,想买可以再加钱,这个时候你想换个商家,晚了师傅都进场开工,柜子都打到一半了,骑虎难下,于是你只能乖乖交增项费用。最后一算,比说好的套餐价贵了一倍,钱一分没省,还赚了一肚子气。还是那句话,套餐的本质是捆绑销售。
事实上,去年整家定制行业为了吸引顾客,掀起了一场 699 元套餐的价格大战,不少顾客冲着便宜条款也没细看就下了定金,于是被商家牢牢吃定。毕竟低价引流的另一面就是高价增收项,交了定金跑不了的消费者在商家眼里就是待宰的年猪。而且明明说好的一站式消费,却发现套餐里什么必备品都不包含,一顿扯皮推诿、不愿挨宰的顾客,只能再花精力去研究家具行业的门道,辛辛苦苦跑家居市场,亲自挑选,花掉时间精力又相当于一大笔开销。
(家具套餐)
无休止的价格战,不仅让顾客支付了额外的金钱和时间,更抬升了他们的情绪。成本支出,让整家定制成为消费者群体望而却步的选择。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明白,套餐从来不代表绝对低价,它的价值在于对消费者心智成本的节约,我们可以用合适的价位去买个省心省事,但是要明确套餐是否合适,绝对的低价是否存在隐形消费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