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真的可怜?约旦曾优待他们,结果国王被杀还爆发惨烈内战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10-21 01:49:01

巴以冲突让加沙地带众多平民成为难民,他们无处可去,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就连毫无瓜葛的西方国家都表示愿意提供人道救援物资,但同样作为阿拉伯兄弟的约旦却不愿收留难民。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后,在记者会上做了很坚决的表态,他表示:约旦绝不收留加沙难民,这是一条红线。难民问题应该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内部解决,而不是试图把巴勒斯坦人面对的问题转移到其他国家。

人们不禁要问,他们都是一个民族的兄弟,如今兄弟有难,约旦为何如此绝情呢?

对于阿卜杜拉二世来说,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悲痛往事,他与巴勒斯坦人有着血海深仇,当年王位都差点断送在巴勒斯坦人手中。

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约旦王室与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文章开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约旦王室的传奇故事。

约旦国王

一家出了四个国王

阿卜杜拉二世是哈希姆家族唯一在位的国家元首,该家族是阿拉伯世界非常显赫的一个家族,据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繁衍而成。

哈希姆家族在阿卜杜拉二世的太爷爷老阿里这一代开始走向巅峰,当时老阿里控制着红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隶属于奥斯曼帝国统治。

一战期间,英国为了打败奥斯曼煽动阿拉伯人起义,通过阿卜杜拉一世王子(二世的爷爷)与老阿里建立了联系。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就是后来划麦克马洪线那位),多次写信给老阿里沟通。

英国承诺给予老阿里军事援助,并帮助老阿里统一阿拉伯世界,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最终老阿里让几个儿子起兵造反,并取国号——汉志王国。

英国人派了一批军官到起义部队中指导军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劳伦斯上尉。他与老三费萨尔关系较好,一直在费萨尔指挥的阿拉伯北方军中工作。所以费萨尔得到的英国援助最多,实力也最强。

劳伦斯带着费萨尔一路打到大马士革,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王国,费萨尔当上了国王。不料英国背地里与法国划定了势力范围,把叙利亚划给了法国。

法国进军大马士革,遭到费萨尔拒绝,双方发生战争,费萨尔那点兵力自然干不过法国,于是被赶下台,流亡英国。

伊拉克国王费萨尔

费萨尔被赶跑后,他原先控制的外约旦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英国害怕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反弹也不敢吞并该地,只是在没有武装保护的情况下派了一些官员,鼓励当地部落首领实行自治。

于是老二阿卜杜拉一世率领一支300多人的部队进入外约旦,在未遭遇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建立了外约旦酋长国,并很快得到英国的承认。这时外约旦实际上成了英国的保护国,军队由英国人训练,高级军官也由英国人担任。

不久,英国在伊拉克的统治也遭到当地人反抗,在劳伦斯等人建议下,英国扶持老三费萨尔担任伊拉克国王。就这样,英国扶持的两兄弟分别都当上了国王。

而老阿里这边遭到沙特阿拉伯的攻击,被迫让位给长子,但最终汉志国还是被沙特灭了。伊拉克那边传到第三代便被自由军官推翻。

哈希姆家族短短十余年间出了4位国王,可谓盛极一时,但最后只剩下约旦这一脉。

阿卜杜拉一世的野心很大,一直想建立一个大约旦王国,当耶路撒冷王。因为他们家族的发源地麦加被沙特占领了,便一心想着占领耶路撒冷作为补偿。

但当时巴勒斯坦属于英国管治,阿卜杜拉一世并没有下手的机会。不过二战期间,随着大批犹太人的迁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越来越大。同时双方都要求英国结束管制,让他们成立独立的国家。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方案,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导致阿拉伯人极为不满,双方爆发小规模冲突。

在英国人撤走后,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联盟在开罗召开会议,决定进行武装干涉。

这次会议上,阿卜杜拉一世态度最坚决,在他带动下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纷纷要求对以色列开战,埃及迫于舆论压力也只能参战。

正如前文所说,阿卜杜拉一世参战的目的并不是要主持正义,也不是帮巴勒斯坦人建国。他只想占领耶路撒冷和南部的内格夫区一些要地,打算达到目的后就单独与以色列媾和。

阿卜杜拉一世与英国关系亲密,因此在阿拉伯世界并不受待见,他也不太相信那些阿拉伯兄弟。

所以,在开战前五天,以色列建国元老果尔达·梅厄夫人秘密来到外约旦会见了国王阿卜杜拉,劝他不要参战。

阿卜杜拉反劝果尔达·梅厄推迟建国,先建立自治区。之后他会接管整个巴勒斯坦,并承诺善待犹太人。

果尔达·梅厄说:“难道你不知道在这个地区我们是你们唯一的盟友吗?其他都是你的敌人。”

阿卜杜拉回答:“是的,这我知道。”

双方的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这恰恰能证明,外约旦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帮巴勒斯坦。

阿卜杜拉一世

吞并巴勒斯坦领土约旦国王被刺

阿拉伯联盟在吵闹中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但好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战争初期他们占领了大片土地,差点把以色列灭了。

中途美苏要求停战,以色列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大批武器,并进行了一次10天的反攻站稳住了阵脚。接着第二次停战持续了三个月。

所谓夜长梦多,阿拉伯联盟彻底分裂。阿卜杜拉一世毫不掩饰地告诉埃及,想把自己占领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并入约旦。这一想法遭到阿拉伯联盟的反对,他们率先在加沙扶持了一个阿拉伯政府。

内部的分裂,给了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机会,埃及最先吃了败仗被迫签订停战协议,其他兄弟们也陆续签订停战协议。战后的格局变成,埃及占据加沙,外约旦占据约旦河西岸。

早在停战前,埃及就在加沙扶持侯赛尼(来自耶路撒冷的一个望族)建立“全巴勒斯坦政府”。

此举遭到阿卜杜拉一世的反对,他召集自己占领地盘上的一些巴勒斯坦精英家族开会,明确拒绝“全巴勒斯坦政府”,呼吁把巴勒斯坦置于外约旦的保护之下。

1950年4月24日,阿卜杜拉一世正式宣布兼并巴勒斯坦中部地区,以后在官方文件中均称为约旦河西岸。而由于埃及在战争中失败,侯赛尼影响力急剧下降,他领导的政权名存实亡,最后连办事处都被埃及封闭了。

从历史视角看,外约旦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违背了民族解放的潮流。但从现实角度看,如果外约旦不把约旦河西岸置于自己保护之下,以巴勒斯坦那一盘散沙,包着头就跟以色列硬干,估计地盘早就打光了。

其实,阿卜杜拉一世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他任命了西岸一些巴勒斯坦人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有的人甚至出任部长乃至首相。

影视剧照

此外,约旦还通过法律确认,给巴勒斯坦人选举权。1950年的上议院中,外约旦人13人,巴勒斯坦人有7人,下议院中东西两岸则各占20人。

对于吞并地区,给予这样高的政治待遇,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至少在政治待遇方面,阿卜杜拉一世并没有亏待巴勒斯坦人。但巴勒斯坦人并无心长期留在约旦,所以约旦吞并西岸后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反应。

战后超过50万巴勒斯坦难民涌入约旦,这其中包含各种政治组织甚至极端民族主义者。有的仍然占据边境地区,不时对以色列发动进攻。

在约旦允许巴勒斯坦人有选举权后,这些组织日趋活跃。政治上,他们强烈反对与以色列和解,这与王室的主张相左,双方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1951年7月20日,阿卜杜拉一世在耶路撒冷参加阿克萨清真寺祈祷时,被一名枪手开枪射击。头部和胸部中了三枪,当场毙命。

中弹的还有他的孙子侯赛因王子(也就是阿卜杜拉二世的父亲),他比较幸运,由于胸前挂了一枚勋章,躲过致命一击。

枪手来自约旦河西岸地区,有穆斯林兄弟会背景。国王出席活动,会场安保严密,事后调查是有内应才让他混入现场。

刺杀阿卜杜拉一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打算与以色列和解,并在不久前秘密会见了摩萨德局长鲁文·希洛亚。

这与今天的格局非常像,每当法塔赫或者阿拉伯其他国家准备与以色列和解时,激进派总会搞出点事来,打断和解进程。

阿卜杜拉一世去世后,长子塔拉勒继位,但由于他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不久便被迫退位,让位给还未满17岁的侯赛因王子。侯赛因继位后,迎来了更加复杂的内部矛盾。

埃及国王和约旦国王

约旦与巴勒斯坦人兵戎相见

巴勒斯坦人的一些组织逐渐通过选举进入约旦上层,对国家政策产生影响。尽管这些精英家族支持王室,但在一些具体政策上却有着很大分歧。

王室是英国扶持起来的,与英国关系亲密,而巴勒斯坦人则强烈反对与英国亲近。另外生活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长期无法返回故乡,从而对现状不满,他们把这一切都归罪与英国,进而对王室不满。

这导致约旦内阁频繁更替,政局动荡,巴勒斯坦人对王室也越来越不满。为了维护统治,侯赛因国王不得不对一些激进组织进行镇压。

反对力量虽然被削弱,但他们转向难民营发展,青年学生逐渐成为主力。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阿拉法特领导成立的秘密组织“法塔赫”。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他们以不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行使主权为条件,换取阿拉伯联盟的支持。后来“法塔赫”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巴解组织的领导机构。

当年的法塔赫也是个激进组织,经常开展暴恐行动。巴解组织的游击队以周边阿拉伯国家为基地,不断对以色列开展游击。由于历史原因,最初约旦王室与巴解组织的相处还算融洽。

但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约旦河西岸也被以色列占领后,大批难民和游击队员涌入东岸,聚集在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已经占到该国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其一,约旦经济面临着沉重的压力。西岸丢失后,约旦失去了大片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旅游也一度停止,经济损失惨重。而游击队还常常越过约旦河袭击以色列,最后遭到大规模报复,使约旦遭受的损失更大。

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

其二,当时巴解组织总部和多支游击队都进入约旦,总人数大约5万人,而约旦军队总人数才5.5万人,并且其中还有35%是巴勒斯坦人。游击队掌握着难民营的行政和治安,形成了国中之国。数量如此庞大的部队,对于约旦当局来说无疑是个威胁。

其三,巴勒斯坦游击队与军队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游击队经常到私人有时候甚至是外国人家中征税,他们的车辆在大街上肆意狂飙犹如外国占领军,而且几乎不挂车牌并且不接受检查站检查。

这让约旦军队尊严受损,为此双方爆发过几次冲突,一个坦克营甚至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准备去打游击队。国王亲自出面,并派人封锁道路,才阻止了冲突。军队是政权的支柱,如果不能安抚军队,侯赛因的王位也将不保。

其四,侯赛因国王主张承认联合国242号决议,与以色列达成和解。但一些激进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对此强烈不满,喊出“一切权力归抵抗运动”等激进口号,还宣布在约旦北部建立巴勒斯坦“解放区”,甚至把推翻王室政权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侯赛因的车队多次遭到袭击,还有一名警卫人员被炸死。

侯赛因国王

其五,激进游击队多次开展暴恐行动。1970年9月,极端组织先后劫持了3架外国民航飞机到约旦,要求欧洲释放他们被关押的同伙。在人质陆续释放后,极端组织竟然当着媒体的面将飞机炸毁。这在国际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事件也成了导火索,忍无可忍的的侯赛因国王下定决心镇压游击队。

1970年9月17日,约旦军队向巴勒斯坦游击队发动全面进攻。阿拉法特后来回忆,巴解组织在安曼孤军混战8天,3400多名游击队员死亡。

期间叙利亚正规军打着巴勒斯坦的旗号,从北面进攻约旦。约旦一度向英国求援,并允许以色列战机参战。不过由于约旦不允许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约旦,以色列对行动一直很犹豫,只出动飞机利用音爆恐吓叙利亚部队。

叙利亚这边由于内部分裂,空军并没有参战。约旦出动空军轰炸,使叙利亚地面部队遭受很大损伤,才退出约旦。

约旦经过一年多时间,才彻底把巴勒斯坦游击队赶出境内,战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巴解组织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视约旦为仇敌。后来约旦首相瓦素非·塔勒在开罗出席阿拉伯联盟会议时被暗杀,侯赛因本人也多次遭遇暗杀。法塔赫公开宣称“推翻约旦王室政权是现阶段的目标”。

直到1974年,法塔赫立场转向温和,双方关系才逐渐恢复。

游击武装

尾声:

阿卜杜拉二世心里非常明白,太爷爷吞并巴勒斯坦领土,收留巴勒斯坦难民,最终被刺杀。父亲收留巴勒斯坦难民和游击队,最后引出一场战争,祸国殃民。

如今的哈马斯简直是当年法塔赫的翻版,如果收留加沙难民,也会让一些激进组织成员混入约旦,不知道他们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如今约旦王室的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他们根本再也经不起任何折腾。所以阿卜杜拉二世更愿意充当西方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人,不愿再干涉阿拉伯内部事务。

一句话总结就是,巴勒斯坦人太能闹了,约旦怕了。所以巴以冲突爆发之初,大批约旦人试图进入以色列抗议,约旦当局就以强力手段阻止。

西方国家试图以兄弟情分说服约旦接受难民。但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阿卜杜拉二世不可能再重蹈覆辙。宁愿背负阿拉伯世界的指责,也坚决不愿意收留加沙难民。

这大概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而不愿天下人负我吧。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