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嶂石岩组成的石头景象,太行山里另外一种景象就是曲流。
如果你走到太行山深处,就会发现一些幽深的峡谷就能出现九曲回肠、百折千绕的情景,这就是曲流。
为啥要看这个呢?因为稀少。
一般而言,江河的曲流主要发育在下游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上,比如长江一些段落,后来为了防御洪灾采用截弯取直的方式,再比如坝上草原的河曲,像蛇行一样。

当然在一些岩质比较松软的丘陵地段也会有完美的曲流,像四川盆地嘉陵江水系流经的红色丘陵,在黄河沿岸的晋陕黄土高原,嵌入黄土层以及之下基岩中也有河曲的存在。
总的来讲,曲流经过的河谷还是比较宽阔平坦的,但是太行深处把山体切成深入其中的曲流,你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奇异和极致的境地。
太行山最为壮观的曲流分布在河流横穿太行山主脉的深峡谷段,而且在这些峡谷段的出山口为终点。像沁河、淇河、浊漳河、清漳河、唐河、拒马河等地段。就拿拒马河来说吧,这里最有名的就是百里峡景区,走进这个“天下第一峡”,峡谷如刀削斧劈,奇石林立,漫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浓墨重彩的百里画廊。

流经野三坡七十多里,两岸群峰耸立,怪石嶙峋,河流潺潺,清澈见底,既可以中流泛舟欣赏这里的山光水色,也可以于炎炎夏日击水畅游,体验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加上松软的沙丘,这里是休闲、娱乐、避暑的最佳选择。
当然,在一些常年不见流水的小支流中也能出现曲流。记得行唐、阜平、曲阳交界一带的山中,经过流水侵蚀的沟壑可以深达五六米,宽只有几十厘米,蜿蜒曲折,如果不仔细观察还无法注意到,当然这是一种微型的曲流。所以这种形态在太行山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太行山中曲流的形成,来源于太行山抬升成山以前,这时候这一地带的平原、丘陵上早已形成河曲,后来随着平原发生断裂,一侧上升形成太行山,一侧下陷形成山前盆地。
这种情况发生后,原来同一平原块体上的曲流被断成两截,随着山体抬升,曲流下切深度会不断加大,再加上落差较大,山前冲积扇上的曲流被掩埋,又发育出新的河道,这也就导致山里是曲流,山外并没有形成曲流。
太行山的曲流跟其他地方的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