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的合影,女儿有林徽因当年的风度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3-28 03:42:51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32年,林徽因正带着梁再冰和还在襁褓里的梁从诫在庭院晒太阳,照片里,她身着一袭旗袍,衬得她的体型十分优美,此时已为人母且育有两个孩子的她,依旧散发着浓郁的少女感。

姐姐梁再冰在旁,眼见妈妈满心都扑在弟弟梁从诫身上,她那张小脸上不禁醋意盎然。梁思成和林徽因育有两个孩子,长女梁再冰之名,是为了纪念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号称“饮冰室主人”而来的;而幼子梁从诫,则是为了纪念北宋编修《营造法式》的李诫。

1931年,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的温馨合影,照片中林徽因身形娇小,面庞带着几分娃娃脸的稚气,她轻轻蹲下,手臂自然地揽着女儿,动作满是温柔,刺眼的日光让母女俩不自觉地微微眯起眼睛,却丝毫不减画面的温馨。

彼时的林徽因,青春正好,美得夺目,她五官精致,身形轻盈,全然不见初为人母的痕迹,反而像一位住在隔壁、亲切又平和的邻家姐姐,周身散发着温暖又柔和的气息 。

1932年,林徽因和女儿梁再冰留下的合影,镜头中林徽因穿着一件蓝色的修身旗袍,五官如画,嘴角露出浅浅的笑容,非常的端庄与大气,女儿梁再冰坐在林徽因的身边,穿着一件可爱的粉色裙子,显得非常可爱。

梁再冰家中,至今挂着一张她婴儿时期和母亲的合影。

这是一张母亲林徽因宠溺地看着她的照片,照片中的林徽因盘着发髻,穿着优雅的旗袍,看起来有种东方美的 闲雅、端庄和轻巧,当了母亲的林徽因,依旧光彩照人。

就像那首诗说的:“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林徽因变成了一棵美丽的树,荫蔽着襁褓中的婴孩慢慢的成长,初为人母的她似乎懂得了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情。

1929年8月,梁再冰在北京降生了,由于这个新生命的降临,梁家全家从老到小、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的情绪当中。

梁再冰降生于北平的夏末,那时正值酷暑的夏末,但梁家人却每个人都满心欢喜,照片中,产后虚弱的林徽因还在床榻上休息,但是看她的神色,脸上的喜悦难以掩饰,似乎为自己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而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1932年,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出生了,图片中林徽因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可以看出她依旧美丽,但状态明显不如一胎时候好,有些水肿,还有些憔悴,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肯定不能和3年前,生头一胎的时候比,可以看出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丝疲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林徽因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院子的门口像是在晒太阳,这时候可以看出,梁再冰和梁从诫都已经长大了一些,像是四五岁的样子。

林徽因的脸上充斥着幸福的笑容,可以看出她外套是穿了一件毛绒大衣,里面穿了件紫色旗袍,显得整个人气质十分优雅,孩子们依偎在一起,这一幕显得十分幸福。

梁思成和女儿梁再冰的温馨合影,照片中梁思成怀抱着尚不足一岁的女儿梁再冰,小家伙脸蛋圆润,肉嘟嘟的模样萌态十足。

梁思成望向女儿的眼神里,满是宠溺与关爱,举手投足间尽显“女儿奴”本色,这温情脉脉的瞬间,被妻子林徽因用镜头永恒留存。

1936年冬,这个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结婚多年了,并且一双儿女已经都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了,这是梁思成带着一家人冬日游园拍下的一张珍贵照片。

1947年,林徽因和女儿梁再冰外出游玩时的珍贵合影,照片中的林徽因穿着朴素的衣服,留着短发,端坐在一块石头上,笑起来给人一种很灿烂的感觉,女儿梁再冰穿着旗袍站在母亲的身边,这一幕看起来非常的温馨。

细察之下便会发觉,梁再冰的五官承继了母亲的特征,显得娇小玲珑,极为秀丽,颇得母亲年轻时的气质神韵,而这一年林徽因已经四十三岁了,虽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岁月在她的脸上似乎没有留下大多的痕迹,她看起来依然优雅。

1947年,林徽因和女儿梁再冰在公园游玩时留下的珍贵留影,这时的林徽因已经中年,而且由于长期受到病魔的侵染,林徽因看着有些清瘦,不过气质依然高雅,此次出游时女儿梁再冰亲自提出的,可以看出林徽因十分的开心。

梁再冰在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家庭中长大,她出生在一个文学史家,父母都是文化领域的佼佼者,家中客厅经常有学术界的前辈聚集,他们讨论着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城市建设的作用。

在北平的四合院中长大的她,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了读诗、看书、欣赏建筑,受到了深厚的学术氛围的熏陶,似乎注定要在学术领域有所作为。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父母四处奔波,即便在李庄那间简陋的屋子里咳血著书,他们依然没有忘记教育女儿,将她送入学校,让她接受优质的教育,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梁再冰吸收着知识的滋养,对文化和学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梁再冰提出要参军,这让林徽因感到困惑,她原以为女儿会继承家学,在学术上继续钻研,林徽因坐在书桌前,目光落在女儿的入伍通知上,手中紧握着绣花手帕,目光停留在通知上,内心充满了纷扰。

她站在新中国建设的支持者立场,对年轻人那份激情满怀同情,然而,那毕竟是她的亲生女儿,她回想起教导女儿认字、吟诗、欣赏建筑的美好时光,忧虑女儿离去可能遭遇的不测,尽管如此,她依然尊重女儿的决定,内心矛盾重重。

车站熙熙攘攘,青年们身着制服,面露憧憬,梁再冰即将启程,父母亲自来送,相片中,母亲眼中既有自豪也有不舍,父亲在一旁默默站立,既未落泪也未强烈阻拦。

这张合影记录了梁家的过往,也映照了那个时代众多家庭的身影,尽管父母心中充满依恋,但他们为子女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感到自豪,然而,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是未知的艰难挑战。

1949年,梁再冰参军前和弟弟梁从诫的合影,画面中的梁再冰面容有几分母亲的影子,梁从诫则年轻英俊。

在北京和平解放后,还在北大读书的梁再冰就萌生了参军的想法,在父母都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后来参军一年的梁再冰回到了北京,并在新华社工作,并在那里遇到了终生的伴侣于杭。

梁再冰并未走上战士的道路,她选择了新闻编辑的职业,在解放区的宣传战场上活跃,她的足迹遍布校园与军营,书桌与战场,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到了新中国建设的第一线。

她努力融入新的环境,为宣传工作添砖加瓦,她目睹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变迁,在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这两张老照片放在一起,不禁让人感慨,要是林徽因没有那么早逝该多好!

第一张照片是林徽因和她的学生们。

第二章照片是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替早逝的妈妈站在她曾经的位置上,和当年的这些学生们合影。

梁再冰和妈妈长得好像啊,也有林徽因当年的风度,林徽因的这些学生们也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专家,他们没有忘记恩师的教诲,深深的怀念着她。

六十年代,晚年的梁思成与女儿梁再冰及三位外孙的珍贵合照,记录下了一瞬的温情与不舍。

画面中,梁再冰紧紧依偎着父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梁思成则神色凝重,他的内心深处是对即将远行的女儿和女婿的深深不舍,尽管如此,这笑容却如同冬日暖阳般短暂而温暖,定格了父女之间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

女儿的离开,如同一片落叶飘向远方,梁思成的心中五味杂陈,他目送着女儿远赴他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重逢的无尽期盼和忧虑。

然而,在梁再冰的心中,父亲再婚的决策也留下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她和林徽因那份母女情深的情感永远无法被任何人代替。

这份伤痛导致父女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裂痕,梁再冰因心中积怨,一度与父亲和继母保持距离,虽然合照中她笑得那么开心,但那份笑容背后或许藏着对过往种种的复杂情感和未解之谜。

那不仅仅是离别之痛,更是对过去某些事件难以释怀的沉重,因此,梁思成的严肃表情在照片中显得尤为深刻,它不仅是对女儿远行的沉重心情的体现,也是对过往心结的无奈与自责。

林徽因虽早逝,但她的精神和才华一直激励着后人,梁再冰和梁从诫的人生,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和传承。

0 阅读:20

叨叨小科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