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4年,陈毅元帅带着夫人张茜和孩子们回四川过年,一家六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家庭照,那时候的张茜已经42岁了,但仍然能看出她脸上年轻稚嫩的模样。
照片中,陈毅元帅挺拔的站着,脸上不带一丝笑容,就像一个很有威严达到父亲,妻子张茜站在身旁,满脸的笑意,孩子们也都十分的开心能陪在父母的身边。

陈毅的老家在四川乐至县,他小时候一直住在这里,直到7岁才离开,后来,他在1922年和1959年两次回到家乡。
他出生时,爸爸希望他能成为俊杰,所以按家谱给他取名叫陈世俊,但陈毅长大后,觉得《论语》里说的“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很有道理,就自己改名叫陈毅。

当他回到家乡时,乡亲们刚建好一座大桥,大家想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将军桥”或“元帅桥”,来纪念他的贡献,但陈毅坚决不同意,他说:“我陈毅算哪根葱啊!还是叫‘劳动桥’吧!劳动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真正的英雄。”

虽然乡亲们生活艰苦,但还是想杀鸡杀鸭招待他,但陈毅还是拒绝了,他说:“我最怕打扰别人,也不喜欢大吃大喝。我回来是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给党中央当好‘顺风耳’,而不是当‘吃货菩萨’!”

除了这些朴实的生活外,陈毅的爱情也很是让人羡慕,1940年,39岁的陈毅和18岁的张茜在茅山根据地结为夫妻,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尽管张茜穿着一身粗布军装,但难掩天生丽质,有着惊人的美貌,这时的陈毅元帅还是挺显年轻的,和夫人站在一起显得有些拘谨害羞。

婚后两人感情深厚,相敬相爱,情谊笃厚,张茜是出了名的温婉贤淑,不管是在婚姻生活中,还是事业中,她永远充满了柔情与坚韧。
众所周知,张茜打小就是个美人坯子,长大后也风采不减当年,就连邓小平都对张茜夸赞连连,她和陈毅结婚后就经常会出现在外交场合,非常的耀眼夺目。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亚总统的夫人哈蒂尼来到了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非常重要,连毛主席都亲自接见了她,可以说给了她最高的礼遇。
为了表示尊重和欢迎,中国这边也是全力以赴,不仅所有的领导人都出席了活动,连他们的夫人们也都精心打扮了一番。

那天晚上,有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那些夫人们,一个个都穿着漂亮的旗袍,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蔡畅、邓颖超这些平时看起来特别干练的大姐,也都换上了深色的旗袍,上面还印着浅色的大花,真是华贵极了。

整个宴会大厅里,因为夫人们这些多彩的服装,都变得特别耀眼,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张茜也选了一件旗袍,颜色是金黄的,看起来挺普通的。
但可别小瞧了这件衣服,它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在灯光下,料子会反射出紫色的光,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华贵,就像变魔术一样。

连邓小平都忍不住夸奖,说那天晚上,张茜和卓琳(邓小平的妻子)是最漂亮的,有时候,美并不只是看外表,还要看那份气质和用心。
很多人提起张茜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她是陈毅元帅的夫人,但她可不仅仅是一位开国元帅的夫人那么简单。她有着自己的一段传奇经历,是个了不起的女性。

在年纪还不到16岁的时候,张茜就悄悄地离开了武汉的家,没告诉母亲,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在皖南,她可不含糊,不管是唱歌、演戏,还是到街头做宣传,她都积极参与,不怕任何辛苦。

风餐露宿的日子里,她从一个娇弱的小女孩,慢慢变得坚强起来,甚至还练出了一手好枪法,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女神枪手。
更难得的是,张茜还是一位战争时代的伟大母亲,1943年,当陈毅因为任务需要离开皖南去延安时,张茜只有21岁,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军中,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在敌寇“清乡”的艰难时期,她带着孩子们撤到了偏远的乡村,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帮助老乡看病、打针,甚至把自己孩子用的药品都无私奉献了出来。

直到后来敌人撤退,我军派人去接他们母子时,当地的老百姓才知道,原来这位温柔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子,竟然是新四军的“军长夫人”。
张茜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她不仅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无私的奉献者。

她和陈毅结婚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陈毅因为经常要打仗,所以和妻子张茜总是聚少离多,这样一来,照顾和教育孩子们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张茜的肩上。
陈毅虽然自己不能常在家,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孩子们,每次给张茜写信都会问起孩子们的情况,还会告诉张茜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们。

有一次,陈毅行军到蚌埠后,就给张茜写了一封信,问她带着三个孩子到青州后怎么样,他在信里还特别提到,希望张茜对孩子们多点耐心,好好教育他们,千万别让孩子们染上孤傲的性格。

可能是因为张茜对孩子们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孩子们有时候会对妈妈有些小埋怨,陈毅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还专门写信给孩子们,帮他们理解妈妈的苦心。
他在信里跟孩子们说:“妈妈对你们严厉,其实是为了你们好,如果什么事情都放宽要求,那你们可能就什么也做不好了。

相反,如果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辩护,那最后的结果往往会糟糕得多。”陈毅的这些话,既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张茜教育方式的支持。
1958年的时候,陈毅被国家任命为国务院的副总理,同时还兼职外交部长,他为了让外交活动更加顺利,就想让张茜专门去做“夫人外交”的工作。

不过,张茜一开始并不乐意,她觉得临时帮忙还行,但要做专职就不干了。因为她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想在俄语翻译上更进一步。
她之前已经通过在上海和北京的专业学习,翻译并出版了好些俄语文学作品,但是,后来邓颖超亲自出面劝说张茜,告诉她这是国家交给她的政治任务。

周恩来总理也很希望她能接下这个工作。张茜听了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决定服从安排。
接受任务后,张茜把自己之前用来学习俄语的各种大辞典和单词本都收了起来,开始全心投入新的工作中。她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做事情总是要求做到最好。

为了做好“夫人外交”,她不仅重新开始学习英语,还从《楚辞》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这些学习和积累,让她在后来的外交场合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化素养和魅力。

1959年的时候,陈毅元帅带着他的妻子张茜回到了他的四川老家,即便是在那种乡间的小路上走着,陈毅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精神面貌还是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他的步伐稳健,神态自信,真是有股大将风范,而张茜呢,她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对丈夫的爱意,一路上,她的目光几乎就没离开过陈毅。

在1963年,陈毅和他的夫人张茜,与刘少奇及他的妻子王光美一同出国访问,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照片里,陈老总一身帅气的西装,显得格外精神抖擞;而刘少奇则穿着简朴的中山装,尽显低调,两位女士呢,王光美和张茜,都穿上了中国传统服饰,看起来气质非凡,真是美极了。

从1956年到1966年这十年间,张茜可没闲着,她在中国的外交舞台上忙前忙后,是个不折不扣的“外交明星”,她总共出国访问了21次,足迹遍布12个国家,真是见多识广。
而在国内,她接待的女性来宾也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接待任务繁重,张茜用她的智慧和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女性的风采,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71年,陈毅元帅因腹痛住院,这是他在临终前的1971年年底在301医院与家人的最后一把张合影。
妻子张茜、长子陈昊苏、三子陈小鲁、小女陈珊珊紧紧挨着面容憔悴的元帅,十多天后,元帅外交家陈毅同志与世长辞。

不到两个月,张茜也查出癌症,原来在照顾丈夫时她就偶感不适,甚至还咳血,因为疏于治疗,所以病情加重。
在张茜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一直在忙着为陈毅整理诗集,不幸的是,1974年3月,张茜因为肺癌去世了,那时候她才52岁。

即使在离世的时候,她的脸上还挂着微笑,可能是因为她心里一直期盼着能和陈毅再次团聚吧,也许这就是她最大的安慰。
参考信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陈毅之子撰文缅怀母亲:永远的"红芳"2013-07-19

人民日报海外版——张茜 一个美丽的女人还可以这样伟大2012-06-22

伟大的元帅!伟大的为新中国奠基的英雄!
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