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比亚迪规模接近,是又一个王者还是陪跑者?

飞阳汽车 2025-04-19 03:58:23

中国车企间的销量规模差距开始拉大。一些车企已经“放弃”和领先企业直接比体量。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集团销量TOP5:比亚迪100万辆、吉利控股集团94.7万辆、上汽集团94.5万辆、中国一汽76.2万辆、长安汽车70.5万辆。

TOP3汽车集团销量规模看似相差不大,但结构大相径庭,比亚迪是单一的大自主体系、吉利控股集团两大压舱石“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上汽集团则以合资为主。

除去合资品牌因素,中国车企销量规模和比亚迪接近的只有吉利控股集团。

吉利控股集团短期内真的有机会赶超比亚迪吗?

首先看吉利控股集团的优势。一季度销售94.6万辆,新能源渗透率49%,也就是说相比比亚迪其有48.2万辆的燃油车优势;而且新能源低基数下呈83%同比高增长,较比亚迪增长高出23.29个百分点。

吉利控股集团规模两大支撑点是吉利汽车集团和沃尔沃汽车,其中74%来自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占比18%。沃尔沃规模呈下降趋势,吉利控股集团未来能否在规模上比肩比亚迪,主要看吉利汽车集团的天花板在哪里,而其中最大变量在于新能源的增长潜力。

一季度,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售33.9万辆,同比增长135%;而比亚迪销售100万辆,同比增长59.81%。按照目前的环比增速,粗略估算要经过约3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才能追赶上比亚迪。

新能源销量增长受各自销量基数、技术路线、研发投入以及扶持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

两大汽车集团在新能源细分市场表现上存在巨大差异。插电混动领域,目前比亚迪增长高于吉利汽车集团;而纯电领域,吉利汽车增速更具优势。

新能源销量中纯电和插电混动销量比:吉利汽车集团为2.4:1,而比亚迪为0.7:1,从全行业来看,这一比值为1.7:1。比亚迪和行业满拧的纯电和插电混动销量比,意味着其在插电混动领域全新开创者和引领者地位还无人能撼动。

两条技术路线,未来会怎样微妙地影响两家企业的新能源走势非常值得关注。目前来看,插电混动更具增长潜力。尽管近来受购车政策影响,价位更低的A0级以下纯电车型高增长带动纯电整体增速超过插电混动,但从行业共识来看,插电混动整体规模一定会比肩甚至超过纯电。

未来,两大汽车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投入多寡。2024年,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531.9亿元和104.19亿元,从这个维度来看,落后的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要想在市场表现上赶超比亚迪难度会很大。

推动汽车集团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新能源,还在于海外市场。今年一季度两大集团海外表现:比亚迪20.6万辆,同比增长110.5%;吉利汽车集团9万辆,同比微增2.3%,吉利汽车集团海外出口严重依赖俄罗斯市场,占比超20%,随着俄罗斯汽车市场增长压力加大,吉利将面临海外增长瓶颈。比亚迪近来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已启动多个海外本土化生产项目,相比之下更具增长势能。

除此以外,无论是整体盈利规模还是单车售价,比亚迪已经具备越级优势。2024年,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70亿元和85亿元;而单车售价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集团分别为12.38万元和10.74万元。

盈利能力也体现在体系效率上。和比亚迪多个品牌一盘棋不同,目前,吉利汽车集团多个新能源板块依旧存在割裂和多层皮现象。拥有极氪和领克品牌的极氪科技集团,与吉利银河依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如何保障效率和高效业务协同,吉利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从整体规模、盈利能力、单车价格、研发投入、海外增长等多维度来看,比亚迪和吉利汽车集团已经不在同一个维度竞争。特别是今年比亚迪提出智驾平权后,包括吉利在内多家车企的惶恐应对,背后已经折射出跟随者心态。

尽管吉利控股集团有180万辆的燃油车规模优势,但在比亚迪高强度技术投入和车型储备下,这恐怕也是其最大软肋。

3年内,吉利要想赶超比亚迪恐怕有点难。

0 阅读:258

飞阳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