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写给自己的第三十五个年头。
记得大冰老师在《保重》一书中有一句话:“少年,你为何好胜又懒惰? 你一定要有所失,才能有所悟吗?”
是啊,人为啥非要等失去了才后悔,等过去了再回忆!
在如今这个年代,说实话真的很累。
为生活奔波,为房贷车贷拼命,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还有为Deepseek绞尽脑汁的提问生怕自己落伍。总而言之,社会在制造焦虑,我们也在为自己制造焦虑。
卷工作,卷家长,卷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种卷。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十五年就这么过去了,也终于更深层次体会到啥叫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感觉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追风少年在事业上也只能用失败形容。努力来努力去,工资也刚万元出头;内人是教师,课时拿满也就八千多点,也很辛苦;家里还有两个娃,一份工资两个人花,只能说勉强能过日子。
有时候,工作不顺利,事业不顺心的时候,确实会时常怀念以前小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没有别的,就是想当年那份快乐。
那时候,我们多快乐。
小时候,最喜欢走人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那时候过年热闹得很,邻里邻外娃子也多,走动的亲戚也多。根本不像现在这么冷清,远方亲戚基本上都不走了,过年也就那几天聚聚,然后各自奔波,聚的快,散的也快,一点过年的氛围都没有。儿时的玩伴见面也没啥共同话题,顶多寒暄几句,然后各玩各的手机,我想可能出来久了,人的层次不一样了吧,毕竟有人的地方也就有阶级。
最早的时候出行也没有啥交通工具,顶多凤凰牌的自行车,好点了换嘉陵的摩托车,家户人家好点的开个桑塔纳,家里有当官的能派个吉普车,但那时候路也不好走,所以串门访亲全靠走,那真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我老家挨着湖南,去湖南就隔着一条小河。那时候爷爷还在,去亲戚家就跟着爷爷走,爷爷就是现在的活地图,那走的全是小路,弯弯曲曲,崎崎岖岖的路,但从不会出错。说实话,现在看着很近,其实至少也要用上半天时间,但那时候百公里油耗甚至不要一个馒头,全靠到了能拿个五块十块的红包为动力。
说也奇怪,那个时候真一点都不觉得累。

那个时候,上学也很快乐。
那会上学,不像现在的娃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有做不完的作业,更没有什么打卡、拍照、手工等美其名曰亲子作业,当然还有各种辅导班伺候,卷孩子也卷家长。
感觉和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学校越来越不像学校,家长倒越来越像老师,老师却越来越像“家长”,但受苦受难的其实还是80年代这帮人。
那时候作业是真少,也很简单,就是抄写,背诵,不像现在做个作业都用上高科技。而且家长也不怎么管,作业基本上在回家的田埂上就做完了。
那个时候,基本上各个村都有小学,离家还算近。也不用上幼儿园,只有学前班,也没有六年级。
早上很早就起床,天基本上刚刚亮,然后简单洗把脸,简单吃个早饭,就背上书包就上学了。上学途中顺便在路上叫邻居的伙伴一起,有的时候天色沉的时候还打火把。
放学的时候就更有趣了,学校会把学生按照村组和是否顺路分成几个对,然后人多的队选个大队长,人少的选个中队长,分别带队,各回各家。路上碰到调皮的,会去偷人家的豌豆,挖人家的红薯,踩人家的油菜花和麦子,还有的上树摘野桃子,捉知了,或者趴在田埂上捉蜗牛,到水田沟里捉青蛙和蝌蚪,各种乐趣。

那个时候,玩的游戏也很多,并且很接地气,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怕孩子弄脏了衣服,摔破了胳膊。
玩水,是最基本的,基本上男孩子都喜欢玩。而且在外面和小伙伴一玩玩到晚上还不肯回家,直到妈妈拿着棍子满村里追,才屁颠屁颠往家里跑。
玩过家家,找几块破旧的瓦片当碗,摘的叶子,野花还有草作为可口的饭菜,几个小伙伴分工明确,玩的不亦乐乎。
还有把不用的书撕了,叠成正方形,两个人一个人放地上,一个人用力板在地上,谁把谁的铲翻了就是谁的,我们那叫“板波”。还有一种是叠成三角形,然后把顶角折个尖尖,记不得叫啥名了,反正和板波一个原理,谁把谁的弄翻了是谁的。
还有打弹珠,我们那叫打珠果子,看谁打到谁的珠子就算谁的,或者挖几个洞,谁碰到洞里的弹珠算谁的。
还有用竹子做弓箭,用毛线做弦,把破伞的铁丝一头用磨刀石磨的尖尖的,当做箭使射青蛙。
还有跳九宫格,玩成三棋,玩泥巴等等。

那个时候,物质确实比较匮乏,鸡蛋很少,肉更少。
最喜欢吃的就是油饭,就是那种用菜籽油加点盐炒的饭,鸡蛋是很少加的。但小时候觉得是真香。当然,还有南瓜饭、红薯饭,也都喜欢吃。不像现在顿顿大鱼大肉,都食之无味。当然,还有橘子罐头,偶尔家里买来一瓶会开心几个星期。
那个时候,最喜欢的是看电视,还有VCD放的碟片。
电视早些时候都是那种黑白电视,用竹竿子在屋外搭个天线,而且能搜到的除了中央电视台,其它都是那种镇上电视台的节目,那时候基本上每个镇都有电视台。
信号也很差,电视时不时就会出现雪花。要不把电视使劲拍几下,要不就去屋外转竹竿子天线,然后信号就又好了。看电视都是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看,尤其是看动画片。6点准时守在电视前,什么海尔兄弟、黑猫警长、葫芦娃等等,看的那叫一个高兴。当然,后来VCD出来了,就喜欢看碟片,看香港的武侠电影还有鬼片,有时候到别人家看晚上都不敢回家。
不过那时候有一点不好,就是好停电。搞得有时候看电视还要晚上拿着个手电筒,让大人带着翻山越岭到别的有店的人家去看,看到电视台停播才肯回家。

感觉那个时候人都很快乐,没有攀比,也没有现在的压力。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是父辈把我们高高举起,如今变成我们要为自己的孩子托举。快乐少了很多,但责任却越来越重。
但这样也好,人嘛,还是要有点追求。
毕竟人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活,而是为整个家庭,为孩子,为父母,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而活。
人生还要继续,过去的都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