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爱情和独处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2-28 20:26:14

《友谊、爱情和独处》

一、爱是心的能力

女孩当然渴望有人爱,但是,你不要把力气使在讨男人欢心上,而要使在让自己可爱上。

可爱应该是有内涵的,包括教养、气质、才华等,那样的可爱才有持久的魅力。

你要做到即使没有人爱,仍能活得精彩和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会有人爱你。

你不要把你的青春看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等待,而要看作是你自己的成长。

只要你成长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到时候就不是他们挑选你,而是你挑选他们了。

某女倾诉烦恼,她说,某男非常喜欢她,激情洋溢,她因此感到甜蜜,但又极其自我中心,很不尊重她,她因此感到痛苦。她问我:是否应该接受这个男人做丈夫?

我的回答是:是否尊重你,乃至是否尊重一切人,反映了人品和教养,是长久起作用的因素,而激情只是短暂起作用的因素。所以,如果你想寻找的是一个可以长久共同生活的人,就要三思。

事实上,据我观察,不少女性婚后不幸福,原因就在被一时的激情俘虏,看不清人品的长久作用。

某女难觅精神知己,决心独身。我对她如是说:

人在世上是需要有一个伴的,有人在生活上疼你,终归比没有好;

至于精神上的丰富和幸福,只能靠你自己,无人能夺走你内心的宝藏。

确实有一些女子做了这个选择,找一个疼自己的男人结婚,精神交流虽少,但能和睦相处。

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以算得上次好。

情人为何会分手?

我的回答是:因为变不成亲人。

当然,变不成亲人,也还可以变成友人,这往往发生在两个通晓人性而又珍惜情谊的人之间。

比较可悲的是变成路人,从此不通音讯,曾经的情谊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最坏的是变成仇人,确证了两人或其中一人档次太低,把本应美好的记忆彻底毁掉,反而成了痛苦和耻辱的记忆。

夫妻为何会离异?

我的回答是:因为没有了亲人的感觉。

如果亲人的感觉还在,即使其中一方移情别恋,也一定会万分踌躇,难下离异的决心。

相反,如果双方已不是亲人的感觉,而是友人的感觉,离异就会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当然,如果双方已成路人甚至仇人,不离异就太荒谬了。

两人因为相爱在一起,不管时间久暂,都是美好的。

有朝一日分手了,请不要互相怨恨,而应该感谢对方给了你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人说,到头来发现,对方其实并不真爱自己,只是利用和欺骗了自己。

我说,即使如此,你也不要怨恨,而应该蔑视。

怨恨仍是强烈的感情,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节省感情,蔑视就是不动感情,不把感情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爱是心的能力,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爱。

心的健康,第一是善良,有同情心,冷漠的心没有爱生长的温度;

第二是宽广,有包容心,狭窄的心没有爱生长的空间。

爱者的首要功夫是修心。

你不可只在你所爱的某个具体对象身上下表面的功夫,那样的爱格调太低,气象太小,源泉会枯竭。

你要使自己既具备爱的能力,也具备被爱的价值,而如果你所爱的人也如此,你们之间就会有高品质的爱。

人在世间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缘。

因缘,就是若干偶然的因素凑到了一起,使你遇上了这个人、这件事。

你遇上了某个异性,结亲成家,生儿育女,这也是因缘。

倘若琴瑟和谐,儿女姣好,那就是好因缘。好因缘不易得,你当珍惜。

但是,是因缘就有变数,你心里同时要能够放下。

对一切好因缘都应如此,遇上了,第一要珍惜,第二要能够放下,珍惜是因为它好,放下是因为它只是因缘。

无论你的爱情是否美满,你都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倘若爱情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这美满的爱情具备很高的品质。

倘若爱情不美满,你的灵魂的优秀会使你的整体生活仍然具备很高的品质。

你无法确保你的爱情遭遇幸运,但你始终可以努力让你的灵魂优秀。

二、友谊和爱情

世上有两种友谊。

一种友谊源于肉体本能的相吸,你喜欢你的朋友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别的品质或禀赋,而仅仅是由于你被他所吸引。

这是不讲理也无法讲理的。

而世事多具讽刺意味,很可能你会对某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可这人根本就不值得你喜欢。

尽管这类友谊与性无关,但它的确与爱情很相似:它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很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消退。

第二种友谊是知性的。

吸引你的是才华和禀赋。

他有你不曾有过的观点想法,他见过生活中你未曾见过的东西,他的经历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每一口井都有底,你朋友也会有一天不再有新东西传授给你:这便是决定你们的友谊能否继续的关键时刻。

如果他只有些从书本和经历中得到的东西,他就没法儿再叫你感兴趣了。这口井已经空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迅速发展起火热的友谊,又同样迅速地终结交往。

这也揭示了为什么后来他会厌恶这些人,因为在发现这些人其实不值得自己欣赏钦佩后,最初的失望会进而转变成鄙视和憎恨。

不过有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你依然与这些人保持不时的交往。如果是这样,想要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益,应该在两次会面之间留足时间,让他们来得及去获得新经验新思想,使他们又能像新交朋友一样给你以好处。

慢慢地,当初发现他们浅薄时的失望渐渐消失,由于习惯了他们,你也就能容忍他们的缺点,于是你们便能长期保持关系融洽。

但是,如果你发现朋友后天习得的知识虽到了头,他身上却还有其他的东西:个性、情感,还有活跃的思想,那么你们的友谊将益发牢固。这段友谊将令人无比愉悦,完全比得上肉体相吸产生的那种友谊。

可以设想,这两种友谊的对象若是同一个人,那这个人就一定是最完美的朋友。但想要有这样的朋友无异于想上天揽月。

另一方面,当一对朋友中一方是被肉体吸引,另一方则是被知性吸引,随之产生的只能是不和。

恋爱时,人们应该控制交往次数。

我们谁也没法永远爱一个人。

如果在尝到爱情的甜密之前有些障碍、挫折的话,爱情将会更加坚不可摧,天长地久。

如果一个人要么因为爱人不在身边,两人难以见面,要么因为所爱之人反复无常或是冷淡无情,结果没法享受爱情,他便可以想想自己愿望实现之时,收获的喜悦将会多么强烈,于是从中获得一点安慰。

爱就那德性,如果在追求爱情的道上一路畅通无阻,他就不会谨慎行事,最终受到的惩罚便是日久生腻。

三、爱情的四大要素

1.关心

在母爱中关心的要素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果有一个母亲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身体的舒适,那么无论这位母亲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

但如果她关心孩子,她的爱就令人可信了。对动物和植物的爱亦是如此。

如果有一位妇女对我们说她很爱花,可是我们却发现她忘记浇花,我们就不会相信她说的话。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

2.责任心

关心和关怀还包括爱情的另一方面,即责任心。今天人们常常把责任心理解为是义务,是外部强加的东西。

但是责任心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们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3.尊重

如果爱情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那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

尊重别人不是惧怕对方。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

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

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

4.了解

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而如果不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的。了解的方式多种多样。

成为爱情第四要素的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内部,而不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

譬如:我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气,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来。但我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他,然后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独和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样我就明白他的生气只是他内部更深的东西的反映,这时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发怒的人,而是一个处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的受苦的人。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

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

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四、独处是一个检验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

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

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固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

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

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

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

对此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他是否厌烦自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

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

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

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我们经常与别人谈话,内容大抵是事务的处理、利益的分配、是非的争执、恩怨的倾诉、公关、交际、新闻等等。

独处的时候,我们有时也在心中说话,细察其内容,仍不外上述这些,因此实际上也是在对别人说话,是对别人说话的预演或延续。我们真正与自己谈话的时候是十分稀少的。

要能够与自己谈话,必须把心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回到自己。

这是发生在灵魂中的谈话,是一种内在生活。

哲学教人立足于根本审视世界,反省人生,带给人的就是过内在生活的能力。

与自己谈话的确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

有许多人,你不让他说凡事俗务,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只关心外界的事情,结果也就只拥有仅仅适合于与别人交谈的语言了。

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当然无话可说。

可是,一个与自己无话可说的人,难道会对别人说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吗?

哪怕他谈论的是天下大事,你仍感到是在听市井琐闻,因为在里面找不到那个把一切连结为整体的核心,那个照亮一切的精神。

直接面对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所以人们往往要设法逃避。

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务,二是消遣。

我们忙于职业上和生活上的种种事务,一旦闲下来,又用聊天、娱乐和其他种种消遣打发时光。

丁俊贵

2024年2月15日

0 阅读:1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