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
我不同意!
我有两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有本事生就要有本事养。
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我公公婆婆没有帮我带孩子而对她们有怨言。
我也很庆幸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人带大的。
我对她们的怨言是因为她们年纪轻轻就坐等着养老,就等着什么都指望我们。
生孩子养孩子本身也是一个人的一种成长经历。
我一直不后悔的是,虽然没有挣很多钱,但两个孩子的童年,我都参与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带孩子和挣钱也不可能兼得。
要带孩子就不能全心全意地上班挣钱;要挣钱就无法尽心尽力地陪伴孩子。
人生,不论怎样都有遗憾。
把孩子放家里出去挣钱的,到最后就会发现,钱挣到了,孩子的童年也错过了。
有些坏习惯,和亲子关系,也是钱换不来的。
在家里带孩子,不出去挣钱,只为了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你可能就会挣不了很多钱,也可能没办法给自己买社保。
到老了,就可能没有退休金。
人生两难全,看你怎么想。
但是,不能把带孩子的责任强加在老人的身上。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这几十年,谁不想为自己活几天?
有很多老人帮着儿女带孩子,不是她想带。
是没办法。
不帮着儿女照顾孩子,怕自己老了儿女不管。
可是,有时候父母帮着儿女带孩子,到老了儿女该不管还是不管。
反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认知度过自己的人生。
父母带大了儿子,再带大孙子,一生都在带孩子中度过。
父母重复着同样的人生,儿女却错过了陪伴孩子的经历。
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总有一方永远长不大。
真的就是对儿子,对孙子好吗?真的就是为孩子考虑了吗?
我觉得也未必。
一直不求回报的付出,可能会让儿女变得更自私。

前几天看到一个邻居,她就是和儿子媳妇住一起。
她每天接送孙子上幼儿园,下午接回家。
白天也没其它的事情做,就是在家里打扫卫生和做饭。
照说,做为父母,她是在帮着儿子带孩子,她是在儿子和媳妇需要的时候,尽了自己的力。
可是,她说她的媳妇从来不理她,也从来不和她说话。
住在一起,却从来不说话,这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心酸,谁懂?
我不知道她和媳妇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做婆婆的很委屈,也很无奈。
为她们付出着,媳妇也并不领情。
你不帮她带,她觉得做婆婆的不为儿孙考虑,没有尽到做老人的责任;
你帮她带,她也嫌弃着你。
觉得你这里那里都不如她的意。
如果说不帮儿女带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如果父母去儿女家里帮着带孩子,是不是做婆婆的灾难?
当着免费保姆,还没有人领情。
好像你帮不帮,都会让媳妇有话说。
我知道,帮儿女带孩子的很多父母,带了几年,最后都后悔了。
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开开心心的想去为小家做点什么,尽自己的一份力。
住在一起久了,各种矛盾就出来了。
就会只记得你的不好,而忘了你曾经的付出。
帮儿女带孩子这件事,还真的挺考验人性的。
我认识一位大姐,她有一个儿子,也是当宝一样的养大,并且供孩子上了大学。
儿子毕业之后留在了别的城市。
有孙子的时候,应儿子的要求,大姐万分喜悦地去儿子家帮着带孙子。
一带就是几年。
带了大孙子带二孙子。大姐也早把儿子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为一家人从早到晚的忙活。
等到第二个孙子要上学了,媳妇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话里话外都是希望大姐回老家去。
大姐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不想再回到农村。
假装不在意媳妇的旁敲侧击。
最后,小孙子直接下逐客令,问奶奶,啥时候回自己家里去?
不想回也得回。
父母的家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
这是大多数老人带孩子的结局。
在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来;在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得识趣地赶快离开。
当老人为儿女着想,谁又考虑过老人的感受?
老人应该为儿女付出,应该帮着儿女减轻生活的负担,儿女对父母就没有责任吗?
我觉得最好的关系是相互的。
父母应该为儿女考虑,儿女也应该体贴父母的不容易。
而现实往往是,要么父母完全不为儿女考虑,只想着拖累儿女;
要么太为儿女考虑,培养了自私成性的儿女,只顾自己。
我觉得做父母的,与其帮着儿女去带孩子,不如早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
不要做只想不劳而获的父母,也不要做一心付出的老黄牛,让自己一直委屈。

▽
我的想法是,不能硬性要求老人一定要帮着带孩子。
而父母也不能说对孩子不管不问。
父母和孩子是最亲的。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和其它任何关系都是一样的,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体贴,才会关系融洽,一家人过得幸福开心。
儿女有难处,需要父母帮着带孩子,做父母的也应该义不容辞。
但是,做儿女的不能觉得为儿女做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要感恩父母的付出,要体贴父母的情感。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如果一方只付出,一方只索取,时间长了,当付出的不想再付出,只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张和冷淡。
感情就像银行,付出是在账户里存款;
索取是从账号里取款。
如果只是取款而从不想着存款,到最后就会无钱可取。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也就会变得如陌生人一样疏远。
我觉得现在的人最缺的就是一个对家人的一个平等观念。
很多人对于外人的一点点帮助,会感激涕零,会知恩图报;
对于家人的付出,却是视而不见,心安理得。
要么就是父母从不为儿女考虑,只想着养儿防老,只想着坐等儿女孝顺,却从来不想为儿女付出。
不为儿女考虑,却觉得儿女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要么就是父母为儿女付出得太多,让儿女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无论父母付出多少,都觉得理所当然。
从来不想着为父母着想,总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
一个习惯了付出的人,就不好意思开口索取;
一个习惯了索取的人,就不会想到自己也应该付出。
正常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在意,互相付出,互不依赖,各自安好。
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乐于奉献;
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能看得见,也舍得为我付出。
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本应该是世上最纯净的感情。
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儿女,走到后来渐渐成了陌生人?
是需要很多做父母的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去付出,去帮着带孩子。
爱孩子,也要教孩子学会爱。